南京市第二医院

麻醉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麻醉科成立于1990年,属一级临床科室,现有医生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博士,学科带头人(外聘),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4人,麻醉护士1人。有6个层流手术间,配备有全能麻醉机,多功能监测仪,呼吸机、心脏电除颤仪、血液回输机、血栓弹力图仪、血气分析仪、加温、加压输液系统、全身降温及加温仪,麻醉气体监测仪, BIS监测仪,肌松监测仪等各种特殊监测与治疗设备。 麻醉科目前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医院各科住院病人手术的麻醉、各种门诊手术的麻醉包括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以及各种急慢性疼痛的诊断处理等。已普及开展的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压、心排量和血管阻力、呼吸功能(包括压力容积环、呼末二氧化碳、)动脉血气、血栓弹力图、麻醉深度等各项监测。对老年病人、休克病人、晚期肿瘤病人、尤其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有深入研究,并掌握了肝移植麻醉技术。 麻醉科已常规开展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或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术,每年累计六百例左右。已建立麻醉恢复室,目前有2个床单元的监测和治疗设备,由专业熟练的麻醉护士和高年资住院以上医师负责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管理。 在科研方面共有20多篇麻醉学论文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其中9篇为医学核心期刊,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奖:“硬膜外加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肝功能障碍病人手术” 获南京市卫生局引进医学新技术二等奖“肝功能障碍病人的临床麻醉学研究” 获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祝贺我院杨永峰副院长参编的《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一书出版

我院副院长,肝病科学科带头人杨永峰参编的《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已于2014年7月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庄辉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携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组织编写。分:乙型肝炎就在我们身边、我应该了解的乙型肝炎检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自我管理和乙型肝炎相关其他常见问题七章,引导大众能够正确面对乙型肝炎、科学治疗乙型肝炎、消除乙型肝炎防治误区和合理规范药物治疗,填补了广大乙型肝炎患者亟需的一本国家级、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科普性防治指南。在此特表示祝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