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医院

妇产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妇产科主要收治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其它STD)患者,妊娠合并非传染性肝病(AFLP、ICP、药物性肝炎)患者,妇科肿瘤患者,妇科疾病患者等,并开展妇女的计划生育工作。
  妇产科学术地位: 妇产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科研和获奖情况: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阻断的临床病理研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应用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乙肝孕妇婴儿母乳喂养安全性研究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ATP生物发光法体外药敏实验指导卵巢癌化疗的临床研究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卵巢癌顺铂腹腔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与静脉化疗的比较获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室人员多次参加省市妇产科年会专题讲座,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妇产科及肝科学术会议上交流,并在第一届国际妇产科年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全科共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中华级9篇,核心期刊30余篇。并参加编写了《中华肝病专家论坛》、《南京市孕产妇保健规范》、《今日临床丛书》等书籍。
  妇产科建立于1983年,宗旨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防治妊娠期肝病。1996年开设妇科肿瘤,目前科室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规范的防治特色。年收治病人1500余人,分娩人数800余人;门诊人次20000余人。妇产科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团队,全科医护人员36人,其中医生10人,护士17人,助产士10人。医师队伍中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硕士6人,在读硕士1人,本科4人。妇产科是省内唯一的集中收治妊娠合并肝病的科室,具有病员的优势和强势的肝内科支持,对妊娠合并肝病进行了20余年的研究。 在妊娠合并肝病及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方面具有系统、规范的诊断治疗方案。建立了完整的孕妇及婴儿随诊监测系统,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省内空白。 对妊娠合并重型肝病、肝衰竭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多次指导和参加南京市及周边地区妊娠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抢救,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祝贺我院杨永峰副院长参编的《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一书出版

我院副院长,肝病科学科带头人杨永峰参编的《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已于2014年7月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庄辉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携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组织编写。分:乙型肝炎就在我们身边、我应该了解的乙型肝炎检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自我管理和乙型肝炎相关其他常见问题七章,引导大众能够正确面对乙型肝炎、科学治疗乙型肝炎、消除乙型肝炎防治误区和合理规范药物治疗,填补了广大乙型肝炎患者亟需的一本国家级、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科普性防治指南。在此特表示祝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