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医院

急诊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在原来专科急诊的基础上,成功转型成综合性急诊科,目前急诊科集院前、院内抢救治疗功能为一体,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手术室、抢救室、观察室、成人输液室和120调度室等,主要承担急、重症病人的短期观察和治疗,并与重症监护病房(ICU)无缝对接,提供长程生命支持。
  急诊科拥有一批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医护队伍,现有医护人员18人,其中医师7人,急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硕士5人;护士12人,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7名。 急诊科设备精良,配有救护车2台,随车配备急救箱、氧气、转运呼吸机、无线通讯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抢救室设有2张监护床,具有中心吸氧装置、中央监护系统、床头监护仪(备有呼吸机、洗胃机、除颤器、心电图机、输液泵)、血气分析仪等抢救设备,随时为病人实施电除颤、电复律、呼吸支持、洗胃、血液净化、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等抢救措施。
  急诊科与各专科密切合作,建立紧急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平台,开展心脏骤停的心肺脑复苏救治,急慢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抢救,各种休克、急性中毒、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昏迷包括肝性脑病及多发复合伤等各种急症、危重病的前期诊断和抢救。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祝贺我院杨永峰副院长参编的《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一书出版

我院副院长,肝病科学科带头人杨永峰参编的《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已于2014年7月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庄辉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携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组织编写。分:乙型肝炎就在我们身边、我应该了解的乙型肝炎检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自我管理和乙型肝炎相关其他常见问题七章,引导大众能够正确面对乙型肝炎、科学治疗乙型肝炎、消除乙型肝炎防治误区和合理规范药物治疗,填补了广大乙型肝炎患者亟需的一本国家级、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科普性防治指南。在此特表示祝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