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ICU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高淳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创建于1994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2张床位的综合性ICU,负责全院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抢救工作,是高淳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ICU,2012年被评为南京市重点专科。

科室占地面积约300多㎡,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设施,配置独立空调及空气消毒设施,床边设立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有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科室现有设备:呼吸机9台,太空监护仪12 台、PICCO监测设备1套、气压治疗仪1台、亚低温治疗仪1台、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CRRT机,肺复苏抢救车等设备。每床配备氧气、负压吸引等功能装置;具备不间断电力系统和漏电保护装置;并配备床边监护系统、防褥疮床垫、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等一批先进设备,进行持续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重要保障。

科内有在职医师6人,护士2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科主任为南京市危重病学会委员,高淳区名医工作室医师;中级职称2人,ICU硕士研究生1人,专职ICU医师2人,。ICU医师均经过规范化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和专业培训,具备重症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我科目前能够独立完成开展的诊疗技术包括: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动脉置管、床边血气分析等危重症抢救技术,并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持续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使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监测更加准确,开展床边血液净化技术,挽救了一大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的病人;并与兄弟科室辅助下开展了:心包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气管切开、床边纤支镜吸痰、肺泡灌洗、PEG、PEJ。目前我科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测,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我院ICU全体医护人员本着“一切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挽救生命为目的”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危重症患者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为挽救更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而不懈努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群策群力,备战等级医院评审

——我院迎评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今年四季度,我院将接受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等级医院复评审,本次复评审不仅是对二级甲等医院的评价,对我院而言,还将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资格参与三级医院试评审。而创建三级医院,是我院2011年至今的一项重要的奋斗目标。 为迎接此次评审,自5月份开始,我院全体干部职工便投入备战状态,力争在评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成立以邱峰院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等级医院复评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各成员与全院各部门、各科室进行挂钩,负责调查、研究通报所挂钩科室迎查工作动态,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组织协调与改进。并出台《等级医院复评审奖惩办法》,等级医院复评审的最终的检查结果将与科室考核及当事人挂钩。 其次,组织学习“应知应会”内容,动员全员参与迎评工作。医教科、护理部、后勤保障科、信息科等部门对照标准,梳理、制定了100个应急预案,装订成册,方便职工查阅。各职能部门还组织对重点预案进行了演练;与此同时,各职能部门针对标准要求梳理出相关的制度、职责、操作规范以及医院的愿景、宗旨目标等职工应知应会内容,组织职工学习,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抽查职工学习情况。通过学习、培训与演练,使得迎评氛围更加浓厚。 第三,严格自查自纠,持续改进各项工作。7月份,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对照原卫生部印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对556个条款进行A、B、C、D等级的评价,通过评价,我院各项得分均在二级甲等医院要求的标准之上。对评审结果为D的条款,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科室组织分析、讨论并拿出整改措施。 8月底,组织72名内审员分成6组,按《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对全院所有部门和科室进行内审。内审员将对前期各部门和科室自评的A、B、C、D进行更加客观评价,对查找出的问题也力争在专家组检查前整改到位。 目前,医院迎评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九月份我院还将迎接BSI公司的外审,并邀请省市专家对我院进行等级医院试评审。全院干部职工正群策群力做好迎评工作,期待在此轮等级医院复评审中取得满意成绩。等级医院复评审也必将促进我院管理更规范、更科学、更精细。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