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儿童医院

放射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放射科现有工作人员22名,拥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9名,主管技师1名,技师3名。主要承担内科、外科、矫形科,五官科、口腔科,门急诊等科X线摄片、诊断,胃肠道造影检查,尿道造影,肠套空气复位,口矫摄片,心血管造影,多排螺旋CT全身扫描检查;其中特色检查为:X线监控下婴幼儿肠套叠整复治疗及肾脏穿刺活检,胃及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小儿多排螺旋CT全身检查,多排螺旋CT小儿支气管异物三维重建、齿科计划及小儿骨密度检测等。

放射科目前设备有:PHILIPS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机一台,GE公司500MA小儿数字胃肠机一台,飞利浦数字摄片机(DR)一台,PHILIPS小C臂X线机一台,西门子床旁X线机二台,FUJI---KAPSULA数字x摄影读取机(CR)一台;并联网构成科室PACS系统。适应小儿影像诊治业务之需要。

特色医疗:

一、小儿胃肠道检查——使用数字化胃肠机更清楚显示小儿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及后天获得性疾病

二、数字x线摄影

简称DR,是人体经x线照射后,x线摄入数字平板,x线衰减值转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变化成数字化的影像。

DR的优点:

1、由数字平板作基础图像源,可见显著减少x线照射量。

2、较通常的x先摄影图像质量高,清晰度高。

3、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有利病变的显示。

4、图像可以用光盘、磁带贮存或输入PACS系统。

三、数字化x线胃肠机

它是全消化道造影、全身各部位透视直接获得数字化影像的新型胃肠机。

数字化x胃肠机的优点:

1、x线照射剂量的吸收比常规x线摄影显著降低。

2、有自动对焦、自动曝光条件选择个方便快捷的遥控操作界面功能,使检查时间更短。

3、图像分辨率高,有多功能的图像处理软件。高分辨图像可实时图像传输并能动态电影回放。显著降低漏诊率。

4、图像可以用光盘、磁带贮存或输入PACS系统。

四、小儿肠套叠整复

小儿肠套叠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隐匿,危急。我科是徐州市乃至淮海经济区唯一使用空气灌肠方法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科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学术论文:《2037例小儿肠套叠的诊治体会》(张欣贤,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5年01期)。《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黄岭竹,刘丰丽。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PHILIPSBrillianceCT16

PHILIPSBrillianceCT16是0.4s高速扫描,消除以往扫描速度慢,或因运动导致的伪影,尤其适合在急诊、老年患者和婴幼儿的检查。它以最高指标的24线对/厘米超高分辨率成像,清晰的图像给临床医师更多的信心,有利于早期病变的检查和诊断。并具有婴儿扫描专用模式和儿童低剂量扫描方案,可根据年龄和体重自动调定,较成人减少70%剂量。

BrillianceCT16包含了目前CT影像的所有临床应用,包括多平面重建、三维和容积重建、三维和容积血管造影,血管定量分析、支架计划、肺小结节分析软件、全景内窥镜、脑灌注,肝脏双血流灌注分析,心脏功能评估,齿科计划和骨密度检测等。

对颅脑有叠加扫描,肺有高分辨率扫描肝、胆、脾、胰、肾的增强扫描成像可得到动静脉期的清晰图像,能准确分辨出微小早期肿瘤。多层螺旋CT可以任意选择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及曲面,可以发现更多由于部分容积效应而有可能遗漏的更小病灶。多排螺旋CT可在任何部位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血管造影图像,在某些部位获得仿真内窥镜图像。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零障碍”创新服务呈现四大亮点

自2011年徐州市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实施以来,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在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美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行业形象做了大量工作,使该工程在我院稳步推进,创新服务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实行“门禁管理”制度,为患儿营造安全、优质、放心的诊治环境。 儿童医院的服务对象都是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孩子住院陪护人数太多,是以前儿童医院最显著的特点。过多的陪人不但影响孩子的正常治疗,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我院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实施了“电子门禁系统”,并设保安专人管理。医院给患儿陪人印发探陪制度宣传资料,医护人员就探陪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以及时间安排每日至少三次反复沟通并记录,取得患陪人的理解配合。试行近2月后,正式实施,收到病人、社会、医院均满意的效果。 陪护率降低60%,减少院感发生率,保证了病区管理有序,为患儿提供了安全、舒适、安静、整洁的诊治环境。 亮点之二:针对儿童、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细节服务、优质服务,让患病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013年我院确定了“细节管理年”建设主题,提出了“细节服务,感动患儿”目标要求。精选了细节服务感动患儿50条,在病区设立了患儿才艺展示墙、患儿活动中心、患儿趣味比赛等互动活动,通过举办绘画比赛、讲故事表演、扣纽扣比赛、爬行比赛等,将患儿作品、被评选的“勇敢小战士”发放贴画并拍照给予展示,刺激患儿的展示欲望,淡化病痛,减少患儿在医院孤独恐惧的心理。 我们在儿童活动区将健康教育知识集中授课讲解,把健康教育知识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给患儿演示;2013年面向社会举办儿童健康课堂3次,参加人数达近300人,满意度100%,提出建议十余条。还根据季节变化,通过健康课堂医护人员送知识到社区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护理,健康的喂养及生活方式等父母需求的知识点,注重预防为主,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各科建立了家长QQ群,及时了解患儿情况,解答家长咨询。根据年轻父母的心理及习惯,我们以疾病专业为单位建立QQ群,指定一名有专科知识功底的骨干护士为群主,每日管理,解答患陪人有关孩子健康的顾虑及疑问,遇到不能及时解答的知识点,通过找寻专家、查阅资料再给予答复,为患陪人提供答疑及沟通的平台,让她们感觉到无论住院还是出院,都不再孤独无助,随时都有医护人员在关心他们宝宝的健康成长。 为解决患儿就诊难的问题,积极响应医改号召,儿童常见病鼓励社区就诊,我院静脉穿刺分队面向社会承诺,免费为淮海经济区穿刺困难患儿出诊穿刺注射。至今已分别向河南、安徽、徐州及周县派出穿刺组数十例。 亮点之三:注重儿科护理专科发展,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为淮海经济区儿童的专业化护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作为本地区唯一的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我院的技术水平、综合实力已跃入省内儿科医疗先进行列。目前,我院有1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省级实习基地,其中护理组是省级儿科重症护理实习基地。儿童重症护理、儿科输液、急诊护理三个示范基地,借鉴省市级护理专科培训基地的经验,制定儿科专科护士培训计划,系统规范的组织理论技能全脱产培训。年接收了进修护士130余人,举办危重专科知识培训12次、考核4次,规范并提高了儿科危重症等专科护理的质量及带教水平,同时为周边地区培养了儿科重症护理的专科护士。 我院目前培养了省级、市级儿科急救护理、危重症护理、PICC、儿科伤口造口、儿科心脏监护等专科护士20余名。医院选派护理骨干25名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进修学习,有效引进国际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淮海经济区儿童的急救护理、疑难重症的治疗护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亮点之四:以规范病房管理为契机,全院各科开展“深化细节服务,创建品牌科室”活动,全面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 全院按照“细节入手,小处着眼,创新创优、惠民利民的思路”,深入开展“深化细节服务,创建品牌科室”活动,通过丰富细节服务项目内容;礼仪、细节服务项目及落实,便民举措、工作作风等专项检查;病区管理、服务环境现场观摩;操作比赛;医患沟通案例讲评;编制服务简报;品牌科室个人评选;护理质量综合评比;创新服务专题报告会等举措达到以患儿为中心,深化服务细节,夯实并打造优质服务基础及品牌。创建秩序好、服务好、患陪人满意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形成全院规范化、人性化服务氛围,让群众体验到看病就医的方便、快捷、温馨,理解和尊重。 我院将继续推进百姓就医“零障碍”,继续坚持“一切追求病人满意”,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全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零障碍”的服务、“零缝隙”的关爱、“零差错”的质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