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心内科 (共1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脏内科是常州市重点专科、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在培研究生5名)和苏南心电会诊中心。开放病床48张,其中 CCU7张。医师11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和硕士生导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医学硕士6名,近五年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常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和武进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50余篇;以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和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现有科研经费40万元,在研项目4项;万元以上专科设备27件,实验室设备齐全。主要收治各种心血管疾病;每年出院病人1500名左右,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500余例次。每年举办心血管疾病诊疗专业学习班。

经过一代代专家的不懈努力,该科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专科技术水平在市内始终处于先进行列,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现任科主任何国平主任医师为江苏大学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四届江苏省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委员、江苏省心电协会副主任、中国高血压联盟江苏分中心理事、江苏省常州市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实用心电学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专家编委会常务编委以及中华心电网络中心委员会常务委员和苏南心电会诊中心主任。

心内科各级医护人员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勇于临床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多年来,救治了数以万计的心血管病人,挽救了很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严重复杂心律失常、重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重症高血压等病人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整体诊疗技术处于江苏省内先进和常州市内领先水平。

现代心内科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心血管病的现代介入治疗则是心血管病治疗中新的里程碑。我院心内科紧跟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尽可能将最先进的、已被证明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使患者承受最小的痛苦而获得最佳的疗效。积极开展心脏起搏和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管和瓣膜疾病的介入诊疗,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病种、例数、成功率在本市处于领先水平,是常州市唯一能完全独立完成上述各项介入手术的科室。每年完成各种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300例次左右。截止2005年12月,已完成心脏介入诊疗手术1300余例次。18项心血管介入手术均常规独立开展,不求外援。3项新技术填补常州市内空白,8项新技术填补武进区空白。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和武进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目前在研课题4项。4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滋补过度孕妇普遍超重

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女卫生处处长宋莉表示,由于缺乏科学的孕产健康教育,我国孕妇超重问题严重,巨大儿发生率高达10%,剖宫产率连年居高不下,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3倍。 “多吃点儿,你这是一人吃两人补……”对于孕妇来说,这句话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是否真的吃得越多对胎儿就越好? 长春市妇产科医院产科四疗区副主任胡延祖介绍,受传统滋补观念的误导,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怀孕时吃得越多越好,其实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孕妇在怀孕期应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如果盲目追求量的话,会导致孕妇营养过剩,胎儿营养失衡。 据胡延祖介绍,从目前到该院进行检查的孕妇来看,孕妇们的体重普遍超标,体重超过怀孕前二三十公斤的都属常见现象,体重比孕前增加四五十公斤的孕妇也不鲜见。由于营养过剩,这些准妈妈们不得不在医生的指导下减体重。 据介绍,由于怀孕早期是妊娠反应期,在此期间孕妇的体重不会有太明显的增加,妊娠反应期过后,孕妇的食欲会大增,这时就需要注意了。怀孕后每月增重不宜超过2公斤,整个妊娠期,孕妇体重增长最好控制在13公斤以内,总体重增长10-12公斤最为合适。 专家:营养过剩对母婴都不好 一般人认为,怀孕时多吃点,宝宝出生时胖一点,就是健康。胡延祖指出,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营养过剩对母婴都不好。 据胡延祖介绍,新生儿标准体重为3公斤-3.3公斤,超过4公斤即为巨大儿。然而,近几年来,巨大儿的比率正逐年增加,他每月都能碰到四五例超过4公斤的巨大儿,其主要原因就是孕妇滋补过度。 对产妇来说,巨大胎儿在生产时,即使产力、产道及胎位均正常,但由于胎儿过大及胎头变形差,当胎头以及胎肩娩出时,产妇会很困难,容易发生危险,这也是近几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剖宫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子宫破裂,胎儿容易因为手术损伤(如颅内出血)而死亡。此外,巨大儿母亲产后大出血的概率也比较高。 对胎儿来说,出生体重过大,对营养的需求量就大,但自身摄入能力有限,所以更容易生病。而且其体质也容易发展成肥胖儿,如果不加以控制,在幼年时就会成为“小胖墩儿”,进入中老年后,得糖尿病、高血压的概率要高于体重正常的孩子。胡主任提醒说,“准妈妈”们应科学饮食,定期到专业医院的营养门诊咨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
高云
回答: 高血压持续不降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依从性差、继发性高血压未确诊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有关。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及时排查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升高。这类患者可能存在钠敏感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风险,日常需严格限盐并定期监测血压。 2、不良生活习惯 高钠饮食、酗酒、吸烟及缺乏运动均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会加重水钠潴留,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尼古丁则引起血管痉挛。需逐步将食盐量降至3-5克/日,戒断烟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用药不规范 漏服降压药或自行调整剂量是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间断服用钙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擅自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需使用分装药盒提醒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安全性。 4、继发性高血压 约10%难治性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肾素活性异常升高,嗜铬细胞瘤则表现为阵发性血压骤升。需通过肾上腺CT、肾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必要时行介入或腹腔镜手术。 5、合并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会加重血管损伤。胰岛素抵抗可激活交感神经,尿酸结晶沉积会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建议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非布司他片,同时控制血糖与尿酸水平,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持续1周,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