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眼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科拥有80年的悠久历史,设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内,是杭州市具有眼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防盲、公益等综合功能的三级甲等非营利性医学事业单位。红会眼科前身系杭州市仁爱医院眼科,是国内建立最早的中西医结合眼科之一。
  眼科拥有强有力的医疗队伍:现有医师1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5名,形成了一支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巧娴熟的、老中青年梯队结构的医师队伍。良好的服务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社会的赞誉。科室拥有总价值千万元的国际最先进的检查和治疗仪器设备:综合验光仪、蔡司眼科手术显微镜、玻璃体切割仪、眼科Nd.YAG激光、进口眼前后段激光治疗仪、眼科氩离子激光、视觉电生理仪、荧光造影仪、眼底照相机、全自动视野仪、非接触式眼压计、电脑验光仪、眼科冷冻仪、眼科A/B超、超声乳化仪及配套眼科综合管理系统等一大批先进的眼科高、精、尖设备,硬件条件达到了省级先进水平。目前年门诊量近4万余人次,年手术量千余例,收治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斜视、角膜病、眼外伤以及眼科整形等各种疾病患者。红会眼科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数百余篇。完成省市级各类课题十余项,曾获得过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科学进步三等奖,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二项。斜视、弱视专科和中医眼科专科是红会眼科的重点专科。
  眼科特色专科是斜视、弱视、屈光。自1982年开展斜视、弱视的普查,1986年正式建立斜视、弱视眼肌专科,是杭州最早开展该专科的医院之一。开展斜视、弱视的普查、筛选和手术治疗,使大量的儿童在视功能和外观上得到了治愈。目前在眼肌屈光方面已形成了从检查、诊断,到配镜、药物治疗、仪器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目前较为先进的在电脑软件指导下的弱视检查训练治疗的一整套规范、有效的方法。除常规开展水平斜视的矫正手术外,在特殊类型、复杂性、垂直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深的造诣。
  眼科是在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应用眼科现代医学理论,先进的仪器设备与中医理论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全身相结合,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特长,内外同治,标本兼治,开展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多种眼科疑难病症的防治:如小儿眼睑抽动症、眼睑痉挛、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病、角膜病、葡萄膜病、玻璃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等眼底疾病、高度近视并发症、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眼病,以期达到提高疗效或治愈的目的;围手术期的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减轻手术水肿、炎症反应,提高视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生活中的中医药??看似简易,字字真经的中医启蒙书

2014年1月19日,由何革院长主编的《生活中的中医药》首发式在浙江饭店顺利召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肖鲁伟会长、杭州市卫生局孙雍容副局长、原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傅学铨会长为新书揭牌。 《生活中的中医药》由浙江省卫计委张平副主任、杭州市卫生局滕建荣局长写序,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养生•道”、“中药•效”、“疾病•疗”、“情志•调”、“食疗•补”、“误区•绕”六个章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解读中医中药知识内涵,讲述中医药养生知识与保健理念。从中医药的预防保健(治未病)开始,由浅入深的漫谈中医药,使中医药科普的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达到高度统一,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走进中医药这一神奇的殿堂,感悟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并能运用其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保健,以及对日常疾病的了解,进而将中医的养生与保健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本书在各大书店及医院小卖部均有销售,随书附赠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纪念邮册一份,数量有限,送完为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周小凤
回答: 小孩子反复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中暑、川崎病等因素有关。反复发烧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超过3天,伴随食欲减退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等感染是儿童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水分。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辅助退热,同时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脱水表现。 2、细菌感染 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性发热,可能伴有耳痛、呼吸急促等表现。确诊需通过血常规或病原学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完整用药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3、免疫系统异常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周期性发热,通常伴随关节肿胀或晨僵。此类情况需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治疗需联合使用萘普生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温和关节症状变化。 4、中暑 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表现为反复低热伴头痛、恶心。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若6小时内未缓解需就医排除热射病可能。 5、川崎病 该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伴草莓舌、淋巴结肿大。确诊需心脏彩超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受累,治疗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病2周内是干预关键期,家长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和伴随症状,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米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上升期避免过度包裹,退热期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恢复期可进行温水擦浴促进散热,但禁止酒精擦拭。若发热间隔缩短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感染性发热。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