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脾胃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脾胃病科创建于1998年初,于新病房大楼启用后成立,分别由当时西内科消化专业组与中内科消化组合并而成。尽管建科较晚,但在此之前,经过中西医两代人不懈的努力,已为如今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建科后,始终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以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为主攻方向,并在本省较早地开展全消化道动力检测与治疗项目,尤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溃疡、胃食管返流病及肠易激综合症及功能性便秘中采取中西并重、病症兼治的方法,取得较好疗效。2007年被浙江省卫生厅列入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脾胃病科健胃合剂防治NSAIDs所致胃粘膜损伤。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而其中因NSAIDs所致并不在少数,我们通过临床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通过观察健胃合剂在动物实验中的对NSAIDs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进一步中药对胃粘膜的保护机理。该课题已通过相关鉴定,并准备报奖。
  脾胃病科通便合剂治疗功能性便秘。很多功能性便秘患者因结肠动力下降所致,用行气通便的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通过观察结肠转运时间及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探讨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该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论文发表于浙江中医杂志。
  脾胃病科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探讨多途径治疗便秘,通过针刺对功能性便秘进行治疗,观察对结肠运动和肛门直肠压力的改变,证实了针刺治疗便秘的有效性,论文发表于针刺研究和针刺临床杂志。
  脾胃病科肌电压力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近年来,加大了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宣传力度,吸引大量便秘患者,对其中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约70%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目前,本科将进一步采用生物电刺激模式治疗便秘。争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脾胃病科设备:Olympus全套电子内镜、Fujinon电子经鼻胃镜、Medtronic上下消化道动力检测设备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生活中的中医药??看似简易,字字真经的中医启蒙书

2014年1月19日,由何革院长主编的《生活中的中医药》首发式在浙江饭店顺利召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肖鲁伟会长、杭州市卫生局孙雍容副局长、原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傅学铨会长为新书揭牌。 《生活中的中医药》由浙江省卫计委张平副主任、杭州市卫生局滕建荣局长写序,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养生•道”、“中药•效”、“疾病•疗”、“情志•调”、“食疗•补”、“误区•绕”六个章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解读中医中药知识内涵,讲述中医药养生知识与保健理念。从中医药的预防保健(治未病)开始,由浅入深的漫谈中医药,使中医药科普的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达到高度统一,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走进中医药这一神奇的殿堂,感悟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并能运用其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保健,以及对日常疾病的了解,进而将中医的养生与保健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本书在各大书店及医院小卖部均有销售,随书附赠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纪念邮册一份,数量有限,送完为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周小凤
回答: 小孩子反复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中暑、川崎病等因素有关。反复发烧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超过3天,伴随食欲减退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等感染是儿童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水分。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辅助退热,同时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脱水表现。 2、细菌感染 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性发热,可能伴有耳痛、呼吸急促等表现。确诊需通过血常规或病原学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完整用药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3、免疫系统异常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周期性发热,通常伴随关节肿胀或晨僵。此类情况需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治疗需联合使用萘普生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温和关节症状变化。 4、中暑 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表现为反复低热伴头痛、恶心。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若6小时内未缓解需就医排除热射病可能。 5、川崎病 该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伴草莓舌、淋巴结肿大。确诊需心脏彩超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受累,治疗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病2周内是干预关键期,家长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和伴随症状,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米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上升期避免过度包裹,退热期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恢复期可进行温水擦浴促进散热,但禁止酒精擦拭。若发热间隔缩短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感染性发热。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