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急诊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道窗口,成立于1984年,是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中独立建科较早的科室。采取的是内外科急诊一体化的模式,实行24小时昼夜服务。独到的设置和急诊诊疗能力,在省内大型综合性医院中,技术处于先进水平。急救范围覆盖杭州市区及各郊县。二十余年来,每年都接纳急症患者万余人次,每年抢救危重病人千人以上。急诊医学科现设有急诊室、观察室、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挂号收费、药房及急诊检验科。急诊抢救床4张,监护抢救床1张、留观病床10张,科内备有呼吸机、洗胃机以及中央监护系统、移动监护仪、除颤仪、起搏治疗仪、心脏电生理刺激仪、体外临时起搏器等抢救设备,各种急救药品齐全。急诊医学科还承担和管理着医院急、门诊输液室,设有输液座椅50余张,输液床16张,呼叫系统齐全,使输液病人能得到医生、护士的全天候观察。
  急诊科内现有医护人员共38人。护理组25人,其中主管护师8人,护师10人,护士7人(大专毕业18名,中专毕业7名;本科在读人员3名,大专在读人员5名)。 护理组整体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大部分护士能独立完成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抢救技术。小组式的传帮带培养模式和系统的业务培训,使年轻护士的急诊技能有快速提高,形成了一支有活力、精干的护理队伍。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开展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的护理模式。
  急诊科技术力量雄厚,有医生1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6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他们长期从事急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各具学业专长,熟练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除对急性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危重病人给予熟练的抢救治疗外,对各种急性中毒病人的救治更具特色,特别是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有较丰富的经验。重度中毒昏迷病人可直接在本科或者到血透室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省内有较高的声誉。科室注重与兄弟科室的密切合作,使在本科抢救成功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时得到各专科的进一步治疗。
  急诊科内科坚持以提高医疗技术,保证医疗质量,打造和谐团队,创建平安急诊为目标,健全和加强科室制度及内涵建设,科室根据医生的学业专长进行了二级亚临床分组。突出医师学业专长,组织或选派医师学习急危重症的最新急救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治疗指南。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一支团结敬业、和谐向上的团队。近两年来进行了规范的心肺复苏近100例,复苏成功率(ROSC)保持在40%以上;急危重病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1%以上;进行了规范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20余例,并开展了急诊IABP、PTCA、PCI、急诊临时起搏器植入等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本院急诊技术的空白。为了科室可持续发展,积极筹划培养科室的后备力量,加大社会公开招聘高级职称及引进高学历人才的力度,以充实科室临床、科研,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预期在2009年搬入新大楼开设具有45张床位的拥有复苏室、抢救室、急诊监护室(EICU)、急诊病房等功能设施完备的急诊医学科。
  急诊科内科诊疗范围:心跳呼吸骤停、各种类型休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急性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内分泌危象、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脓毒症、急性中毒、MODS/MOF、溺水、电击伤、严重创伤/多发伤、其他需要急诊的疾病。
  急诊科外科是集普通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伤外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外科,也是医院整体医疗的试点科室之一,现有专家2名,各外科病区固定转科医师4名,具有独立的留观病房、急诊门诊、急诊清创室。
  急诊科外科诊疗范围:交通伤等意外事故所致的骨折及脏器破裂;头胸腹骨骼复合伤;颅脑损伤;外伤导致的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不明原因的急性腹膜炎;急性胆道感染、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梗阻等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生活中的中医药??看似简易,字字真经的中医启蒙书

2014年1月19日,由何革院长主编的《生活中的中医药》首发式在浙江饭店顺利召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肖鲁伟会长、杭州市卫生局孙雍容副局长、原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傅学铨会长为新书揭牌。 《生活中的中医药》由浙江省卫计委张平副主任、杭州市卫生局滕建荣局长写序,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养生•道”、“中药•效”、“疾病•疗”、“情志•调”、“食疗•补”、“误区•绕”六个章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解读中医中药知识内涵,讲述中医药养生知识与保健理念。从中医药的预防保健(治未病)开始,由浅入深的漫谈中医药,使中医药科普的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达到高度统一,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走进中医药这一神奇的殿堂,感悟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并能运用其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保健,以及对日常疾病的了解,进而将中医的养生与保健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本书在各大书店及医院小卖部均有销售,随书附赠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纪念邮册一份,数量有限,送完为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周小凤
回答: 小孩子反复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中暑、川崎病等因素有关。反复发烧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超过3天,伴随食欲减退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等感染是儿童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水分。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辅助退热,同时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脱水表现。 2、细菌感染 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性发热,可能伴有耳痛、呼吸急促等表现。确诊需通过血常规或病原学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完整用药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3、免疫系统异常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周期性发热,通常伴随关节肿胀或晨僵。此类情况需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治疗需联合使用萘普生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温和关节症状变化。 4、中暑 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表现为反复低热伴头痛、恶心。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若6小时内未缓解需就医排除热射病可能。 5、川崎病 该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伴草莓舌、淋巴结肿大。确诊需心脏彩超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受累,治疗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病2周内是干预关键期,家长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 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和伴随症状,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米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上升期避免过度包裹,退热期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恢复期可进行温水擦浴促进散热,但禁止酒精擦拭。若发热间隔缩短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感染性发热。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