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中医院

麻醉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萧山区中医院麻醉科成立于医院搬迁新址的1995年3月,经过全科同仁的十多年艰苦创业,由建科前的一名麻醉医士,现已发展为拥有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的一级临床科室,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梯队为技术主体的“能吃苦、能战斗”的专业队伍,真正成了外科手术上的强大技术后盾,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术室的护航队。

杰出的领队人

说起我院麻醉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杰出的领队人——王燕君主任,王主任作为我院在一九九五年大干快上的二次创业时从丽水地区医院引进的业务骨干之一,她发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不辱使命,挑起创建我院手术麻醉科的大梁。她一方面加快人才培养,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业务建设,王主任凭借自身过硬的麻醉业务水平,言传身教,带出一批业务骨干;同时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每年分批送科室业务骨干去上海、杭州等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培养,既提高了他们个人的理论、技术水平,又使整个科室的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及时配备先进的麻醉设备,不断改善与提高工作的“硬件”,为开拓麻醉新项目和开展日常手术提供良好的保障。

王主任在抓好科室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急救复苏,重症监测与疼痛治疗,进一步拓宽麻醉业务领域,全面服务于病人。先后开设了麻醉苏醒室(ICU)、疼痛治疗门诊、手术后镇痛、无痛人流等项目,取得了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好评。

外科医生的贴心人

我院有五个骨伤科病区与两个外科病区,在萧山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声誉,年住院病人数近万名,年手术量达6000余例,麻醉量达5000余例,其中三、四类高难度手术占总量的五分之一,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有350余例。根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院去年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位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光顾手术室。2008年我院总共为142位8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安全施行手术,年龄最大的病人为98岁高龄,个个顺利康复出院。众所周知,麻醉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在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病人皆可能因为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问题而影响脏器功能或成为植物人甚至死亡,更不用说对于那些伴有高血压、老慢支、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风险不言而喻。对于这些连某些大医院都望而却步、不敢挑战的老寿星们,我院的骨外科医生们却屡屡敢于“问津”,靠的就是有麻醉科给他们撑腰、壮胆,靠的就是有王燕君主任这样技术过硬的贴心人。

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麻醉科全体人员始终不忘技术上先进、思想上过硬的双项创业目标,树立“治病救人、无私无畏”的好作风,默默无闻,敬业奉献。平时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夜深人静、进入梦境之时,只要有病人需要,总是随叫随到,活跃在手术室的弧形灯下,经常抢救病人到通宵达旦,甘做“无名英雄”,只要病人安全脱险,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另一方面,在王燕君主任带动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由王燕君主持的《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骨科重大手术的临床研究》课题被评为萧山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为减少术中出血,避免输血并发症及缓解当前血源紧张提供了较安全的方法和可靠的理论依据。该技术在本院推广一年,即节约用血10万余毫升。由盛绚宇主持的《外周神经定位阻滞在下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被评为萧山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研究证实,运用外周神经定位阻滞法是一种可靠的麻醉方法,并能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费用支出,收到良好效果。正因为我院麻醉科全体成员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多次荣获省、市麻醉质控先进科室称号,我院也是萧山区麻醉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省麻醉学会也有我们委员的一席之地。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显奇效

小儿抽动症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该疾病是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早期不采取适当的治疗,耽误抽动症的最佳治疗时机,势必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伤害。如会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我院针灸科近两年来通过临床实践,采用经整脊和针灸治疗,对治疗小儿抽动症有明显的疗效。儿李某,7岁,于一年前因不停地眨眼、脸上时常扭曲、歪向一侧并不停摇头,被确诊为小儿抽动症。曾多次到上海、省级医院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后到我院针灸科检查,发现颈椎有明显压痛感,经过2次针灸治疗后,抽动症状有明显减轻,后又连续治疗了10多次,抽动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患儿张某某,8岁,一年前喉部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无痰,以为是咳嗽多次到儿科治疗均不见效果,到省级医院确诊为抽动症后,经过药物治疗也均无效,后到我院针灸科治疗,经2次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再经10多次治疗,症状基本消失。 据针灸科主任徐宓宓介绍,目前学龄儿童由于课业压力较重,接触电子产品较多,姿势不良造成颈椎神经压迫而引起小儿抽动症者居多,我院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主要是通过针刺风池、供血、天柱、四神聪、运动区等穴位来改善神经压迫症状。一般患儿每周治疗2次,2-3次均可见效,病情稳定后每周治疗1次,一般经过10次治疗,抽动症状基本消失。 专家咨询电话:15257169896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