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中医院

麻醉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萧山区中医院麻醉科成立于医院搬迁新址的1995年3月,经过全科同仁的十多年艰苦创业,由建科前的一名麻醉医士,现已发展为拥有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的一级临床科室,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梯队为技术主体的“能吃苦、能战斗”的专业队伍,真正成了外科手术上的强大技术后盾,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术室的护航队。

杰出的领队人

说起我院麻醉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杰出的领队人——王燕君主任,王主任作为我院在一九九五年大干快上的二次创业时从丽水地区医院引进的业务骨干之一,她发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不辱使命,挑起创建我院手术麻醉科的大梁。她一方面加快人才培养,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业务建设,王主任凭借自身过硬的麻醉业务水平,言传身教,带出一批业务骨干;同时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每年分批送科室业务骨干去上海、杭州等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培养,既提高了他们个人的理论、技术水平,又使整个科室的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及时配备先进的麻醉设备,不断改善与提高工作的“硬件”,为开拓麻醉新项目和开展日常手术提供良好的保障。

王主任在抓好科室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急救复苏,重症监测与疼痛治疗,进一步拓宽麻醉业务领域,全面服务于病人。先后开设了麻醉苏醒室(ICU)、疼痛治疗门诊、手术后镇痛、无痛人流等项目,取得了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好评。

外科医生的贴心人

我院有五个骨伤科病区与两个外科病区,在萧山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声誉,年住院病人数近万名,年手术量达6000余例,麻醉量达5000余例,其中三、四类高难度手术占总量的五分之一,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有350余例。根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院去年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位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光顾手术室。2008年我院总共为142位8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安全施行手术,年龄最大的病人为98岁高龄,个个顺利康复出院。众所周知,麻醉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在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病人皆可能因为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问题而影响脏器功能或成为植物人甚至死亡,更不用说对于那些伴有高血压、老慢支、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风险不言而喻。对于这些连某些大医院都望而却步、不敢挑战的老寿星们,我院的骨外科医生们却屡屡敢于“问津”,靠的就是有麻醉科给他们撑腰、壮胆,靠的就是有王燕君主任这样技术过硬的贴心人。

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麻醉科全体人员始终不忘技术上先进、思想上过硬的双项创业目标,树立“治病救人、无私无畏”的好作风,默默无闻,敬业奉献。平时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夜深人静、进入梦境之时,只要有病人需要,总是随叫随到,活跃在手术室的弧形灯下,经常抢救病人到通宵达旦,甘做“无名英雄”,只要病人安全脱险,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另一方面,在王燕君主任带动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由王燕君主持的《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结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骨科重大手术的临床研究》课题被评为萧山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为减少术中出血,避免输血并发症及缓解当前血源紧张提供了较安全的方法和可靠的理论依据。该技术在本院推广一年,即节约用血10万余毫升。由盛绚宇主持的《外周神经定位阻滞在下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被评为萧山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研究证实,运用外周神经定位阻滞法是一种可靠的麻醉方法,并能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费用支出,收到良好效果。正因为我院麻醉科全体成员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多次荣获省、市麻醉质控先进科室称号,我院也是萧山区麻醉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省麻醉学会也有我们委员的一席之地。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显奇效

小儿抽动症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该疾病是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早期不采取适当的治疗,耽误抽动症的最佳治疗时机,势必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伤害。如会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我院针灸科近两年来通过临床实践,采用经整脊和针灸治疗,对治疗小儿抽动症有明显的疗效。儿李某,7岁,于一年前因不停地眨眼、脸上时常扭曲、歪向一侧并不停摇头,被确诊为小儿抽动症。曾多次到上海、省级医院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后到我院针灸科检查,发现颈椎有明显压痛感,经过2次针灸治疗后,抽动症状有明显减轻,后又连续治疗了10多次,抽动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患儿张某某,8岁,一年前喉部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无痰,以为是咳嗽多次到儿科治疗均不见效果,到省级医院确诊为抽动症后,经过药物治疗也均无效,后到我院针灸科治疗,经2次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再经10多次治疗,症状基本消失。 据针灸科主任徐宓宓介绍,目前学龄儿童由于课业压力较重,接触电子产品较多,姿势不良造成颈椎神经压迫而引起小儿抽动症者居多,我院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主要是通过针刺风池、供血、天柱、四神聪、运动区等穴位来改善神经压迫症状。一般患儿每周治疗2次,2-3次均可见效,病情稳定后每周治疗1次,一般经过10次治疗,抽动症状基本消失。 专家咨询电话:15257169896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白癜风的日常禁忌有什么
陈腊梅
回答: 白癜风患者日常需避免暴晒、皮肤外伤、精神压力过大、接触化学刺激物及不当饮食。白癜风是一种与黑色素细胞破坏相关的皮肤疾病,日常护理对控制发展有重要作用。 1、避免暴晒 紫外线可能加速白斑扩散,尤其夏季需做好物理防晒。外出应使用遮阳伞、穿长袖衣物,选择无刺激性防晒霜。日晒后可能出现皮肤灼痛或新发白斑,需及时就医。部分光敏性药物如盐酸氮芥酊可能加重光敏感,使用前需医生评估。 2、防止皮肤损伤 外伤可能导致同形反应诱发新皮损,应避免抓挠、摩擦及剧烈运动擦伤。进行家务时建议戴防护手套,选择宽松棉质衣物。若出现伤口需及时消毒处理,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外用药。 3、缓解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病情,可通过正念冥想、音乐疗法调节。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平衡,建议保持7-8小时规律作息。必要时可在心理科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药物。 4、远离化学刺激 染发剂中含有的对苯二胺可能诱发过敏,染发前需做皮肤测试。清洁剂建议选用pH中性的产品,接触后立即冲洗。职业暴露人群应佩戴防护装备,出现接触性皮炎时可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 5、调整饮食结构 维生素C过量可能影响黑色素合成,但无须完全禁食柑橘类水果。适量补充含铜食物如坚果有助于酪氨酸酶活性,避免饮酒及辛辣食物。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需限制麸质摄入,可咨询营养科制定个性化方案。 白癜风患者应建立规律随访计划,每3-6个月复诊观察皮损变化。日常可选择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避免烫伤。衣物建议选择浅色系减少温差刺激,新购服装需洗涤后再穿。治疗期间记录皮损照片便于医生对比疗效,切勿轻信偏方延误正规治疗。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