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肝胆外科成立于1992年2月,现设床位88张,分设在新住院大楼八、九楼。科室为首批省县区级医学龙头学科。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护)7名及住院医师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护师6名、护士8名。
  肝胆外科主要从事肝胆胰脾疾病及普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已能开展各种高难度的手术,简介如下:
  1、肝脏外科: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为本科一个主要特色,在宁波地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巨块型肝癌的根治切除,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能开展肝右、左叶切除,左三叶、右三叶肝切除、肝段联合切除术及肝尾状叶切除。肝癌综合治疗水平处于市内领先地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科申报的《基层医院手术治疗巨块型肝癌106例》科研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行各种肝切除术896例。另外对肝脏良性疾病如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良性肿瘤的切除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开展外伤性肝破裂等抢救性手术。其中有抢救濒临死亡大出血1000ml以上成功数例。
  2、肝移植手术:该科自1998开始做基础研究工作,并在市科委立项课题。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动物实验、派专业组外出培训及请专家来院指导等前期工作,在充分准备工作基础上于2001年6月27日成功地实施了宁波市首例成人原位肝移植以来,此后已连续开展了肝硬化终末期或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病人行肝移植手术累计几十例,到目前为止全部成功,人、肝全部都存活着,并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目前病人的一般情况是:第一例,华某,男,51岁,农民,鄞州区人,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脾大,脾亢,腹水。移植前失去了劳动力,靠经常去医院行白蛋白、利尿才能勉强生命,于2001年6月27日10:30?21:00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一年后就开始参加务农、务工劳动,目前已存活近4年。2006年1月13日进行首例肝肾联合移植获得成功。
  3、胰腺手术:能常规开展胰头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后胰漏和死亡率已降为零。胰体尾部癌行胰体尾部切除。术后均有较好的疗效;胰腺的良性疾病如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的手术,急性暴发性胰腺的清创引流手术等。
  4、胆管癌:胆管癌根治手术因其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该科也能顺利地开展,胆管癌根治、肝段切除、胆管成形、胆肠吻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5、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常规开展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及各种分流手术如脾肾、脾腔分流术,为挽救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6、肝内胆管结石:采取术中对结石局限于某一叶、一段肝的行病肝切除,有狭窄的行狭窄矫形,术后利用电子胆道镜经T管瘘道反复取石,有嵌顿性的结石,利用螺旋水刀高科技器械碎石后尽量取尽结石减少了术后残石率和术后复发率。
  7、腹腔镜手术:自1996年引进并开展电子腹腔镜以来,目前已常规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根治术以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疝修补术等手术,因腹腔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疗效佳。
  8、电子十二指肠镜(ERCP):目前除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外,常规开展胰胆疾病的治疗手术,如由于不能或不宜手术的胆管阻塞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胰管放置内置架,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术,以及对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的胆管急诊引流术,及时抢救这类危重病人。在本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如一病人在某医院手术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过去只能再次手术对病人,如今来我院行ERCP下取石成功很快痊愈出院。目前已开展各种原因引起的ERCP900多例。
  9、其他普外科的手术,如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甲状腺及各种肠道的肿瘤根治术等手术。
  10.引进美国最先进的冷循环射频治疗仪,对3-4cm以下的实质性肿瘤不能或不宜手术的可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治疗,对病人损伤小,局部毁损效果佳,如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肺癌、胰腺癌的局部治疗,为治疗上述疾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年轻人脑供血不足怎么改善
邵自强
回答: 年轻人脑供血不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适度运动、控制基础疾病及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脑供血不足可能与颈椎病变、动脉硬化、贫血、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固定姿势,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减少吸烟饮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饮酒可能加重脑缺血症状。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劳逸结合,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2、改善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适量补充坚果、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是菠菜、西蓝花等富含叶酸的蔬菜。限制高盐、高糖、高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3、适度有氧运动 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30-45分钟。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颈椎保健操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建议每天早晚各做1次。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4、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高血脂患者应控制胆固醇摄入,必要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合理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贫血患者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 5、药物治疗 尼莫地平片可用于改善脑微循环,缓解脑血管痉挛症状。银杏叶提取物片具有抗氧化、改善脑血流作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调节前庭功能,缓解眩晕症状。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肢体麻木、言语障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脑供血不足的日常护理需长期坚持,建议定期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冬季注意头部保暖,避免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若工作需长期伏案,可使用颈椎枕辅助支撑。饮食上可适量饮用淡绿茶,其中的茶多酚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出现持续头晕或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脑血管病变。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