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307医院

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307医院血液内科组建于1959年,是医院的重点和支柱学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同时开展血液病多种手段诊断(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和细胞遗传学等)和多层次系统特色治疗(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的特色优势学科,主要收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各种血液病。1998年在亚洲及国内率先开展非清髓移植,是国内非清髓移植协作组组长单位。已完成各种血液病病人非清髓移植(年龄9-65岁)400余例。非清髓移植简便安全,年龄及病种明显扩大,花费少,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2002又率先开展了非清髓单倍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显著减轻,大大拓宽了移植的供体来源,为血液病病人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新治疗。该科还是全军放射病中心,收治各类急慢性辐射损伤病人。该科的血液学研究室具有国家GMP认证的细胞/免疫/基因治疗生物技术平台,能为血液病和肿瘤临床提供符合国家GMP标准的新型细胞/免疫/基因治疗产品,是该科新的特色项目。
  307医院血液内科学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技术设备先进,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博士及博士后10人,层流洁净病房8间。承担国家”863”、省部级课题8项。编写学术专著10余部。获国家、省部级一、二等奖成果3项。培养硕士生和博士后数十名。
  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是全军唯一的骨髓移植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内最早开始进行骨髓移植的动物研究(狗、小鼠)。196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骨髓输注新技术,1981年开始临床异基因骨髓移植,1987年开展规模化骨髓移植治疗,1995年首先在国内开展同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99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无血缘关系供体的骨髓移植,并完成国内首例CD34+细胞移植,获得成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树突状细胞扩增与输注以及实体瘤干细胞移植,成功完成国内首例MDS、PNH、恶组、多发性硬化症及髓母细胞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被评为1996年全国医药科技进步十大新闻,至今已完成400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世界单中心第一。完成CD34细胞移植的移植例数和疗效居亚洲第一。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输注预防移植后白血病复发较美国早3年。AML-M3的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2.5%。目前已完成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1000余例次,移植总例数和长期无病存活率居国内领先地位。
  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现有层流洁净病房16间,并拥有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国家GMP标准实验室)。是中华骨髓库定点移植中心、采集中心。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多发性神经炎膝盖症状有哪些
邵自强
回答: 多发性神经炎膝盖症状主要有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反射减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疼痛。多发性神经炎是指周围神经的炎症性病变,可能由感染、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1、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膝盖周围皮肤麻木、刺痛或烧灼感,部分患者描述为蚁走感或袜套样感觉减退。这些症状通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可能与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改变有关。感觉异常在夜间或受凉后可能加重,影响日常行走和站立平衡。 2、肌肉无力 膝盖周围肌肉力量下降表现为上下楼梯困难、蹲起费力,严重时可能出现足下垂或跨阈步态。肌无力通常呈对称性发展,与运动神经纤维受损有关。长期肌无力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特别是股四头肌体积明显减小。 3、反射减弱 膝跳反射减弱或消失是常见体征,检查时叩诊锤叩击髌韧带下方时反应迟钝。反射减弱与传入神经纤维传导障碍有关,常伴随跟腱反射减弱。这种改变往往早于明显肌无力出现,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膝盖周围皮肤可能出现出汗减少、温度调节异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干燥或潮红。严重者可出现营养性改变如皮肤变薄、指甲变脆。这些症状与细小无髓神经纤维受损相关,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尤为常见。 5、疼痛 部分患者出现膝盖深部酸痛或闪电样疼痛,夜间加重并影响睡眠。疼痛可能源于神经根或神经干的炎症反应,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急性神经炎中较突出。疼痛程度与神经损伤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建议保持适度膝关节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神经压迫。可进行温水浴或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温度不宜超过40摄氏度。饮食需保证充足B族维生素摄入,如适量食用全谷物、瘦肉和绿叶蔬菜。出现进行性肌无力或感觉障碍加重时须及时就医,完善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损伤程度。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进展,所有治疗应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