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开设床位19张,全科共有医护人员15人,教授、主任医师1人,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仪器设备:多参数监护仪二台、褥疮治疗仪二台、红外线频谱治疗仪一台。开展业务:神经内科依托安医大一附院强大的技术领先优势,对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痛,帕金森氏病,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的治疗达到省内三甲医院水平。尤其在癫痫治疗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胆红素高怎么办
于淑霞
回答: 新生儿胆红素高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疗法、喂养干预、密切监测等方式处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常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感染、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有效方法,通过光异构作用将脂溶性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产物排出体外。适用于胆红素水平接近或超过光疗标准的患儿,治疗期间需遮盖眼睛及会阴部保护。可配合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辅助退黄药物。 2、药物治疗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用于Rh或ABO溶血引起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通过阻断抗体介导的红细胞破坏减少胆红素生成。白蛋白注射液能结合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常与苯巴比妥片联用增强肝酶活性。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改善肝脏代谢功能。 3、换血疗法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换血标准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需紧急换血,可快速清除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及致敏红细胞。主要适用于溶血进展迅速或光疗失败的重症患儿,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术后需继续光疗并监测血红蛋白及胆红素反弹情况。 4、喂养干预 增加母乳喂养频率至每日8-12次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排泄,必要时可短暂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鉴别母乳性黄疸。对于摄入不足的患儿可补充葡萄糖注射液维持血糖稳定,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5、密切监测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日动态监测黄疸变化,高风险患儿需每4-6小时复查血清胆红素。注意观察有无嗜睡、肌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定期检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评估溶血情况。出院后需随访至黄疸完全消退。 家长应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按需喂养保证充足热量摄入,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可能加重黄疸的药物。注意观察巩膜黄染程度及精神状态变化,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居住环境应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若出现拒奶、哭声尖直、角弓反张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就医。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