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骨科一病区是安庆市一院重点学科。全科24名医护人员,其中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2人。科室拥有40张床位,配备有菲利浦移动C臂机、施乐辉关节镜、DSA及多台骨科手术牵引床。每年完成手术量约900台,门诊量约10000人次,带教进修生约10名,实习生100余名。

科室按“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成立了四个专业组,

脊柱专科:开展了颈椎骨折前、后入路内固定术;椎间盘突出症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胸入路治疗胸椎骨折;椎弓根钉技术及后柱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及滑脱;结核病灶清除术;小切口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专科:开展了全髋置换术翻修术,椎体成形术、骶管肿瘤切除术、股骨头坏死重建术,带血管肌瓣、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时也开展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结核、肿瘤的病灶清除术。

创伤专科:开展了骨盆骨折、复杂性的髋臼骨折手术治疗;运用“AO”内固定新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关节骨折、脱位;记忆合金环抱内固定器治疗假体周围骨折。

运动医学专科:开展了膝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叉韧带断裂、滑膜增生、骨性关节炎、游离体等。

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该科先后在各类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专业论文30余篇。全科人员始终以技术为导向,热忱为患者服务,并瞄准医学前沿,向骨科更高领域前进。

骨科二病区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是该院重点学科,随着骨科住院患者日益增多,该院08年将骨科分为两个病区。骨科二病区现有床位40张,医护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配有菲利浦移动C臂机、施乐辉关节镜、DSA(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透视机)、2台骨科手术牵引床等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年门诊量1000余人次,住院患者近千人次,手术700余台次。

科室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培养人才,提高医疗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近年来多次邀请省内外骨科专家来院举办学术讲座,与上海新华医院合作,成功承办第八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创伤骨科新技术、新理论研讨会”。

该科分为四个专业组:脊柱专科、关节专科、创伤专科、运动医学专科。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对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能熟练诊治,部分技术项目达到省市领先水平,如:颈椎(上、下颈椎)的前后路手术、经胸腔的胸椎前路手术、胸椎间盘摘除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复杂髋关节置换及髋关节翻修术、严重骨盆粉碎骨折经腹入路内固定术,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创伤骨科的应用等等。

科室每年培养进修和实习同学100余人,并开展了有限切开加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等多项三新项目。多年来全科人员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4篇。形成了医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该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让每一位在骨科就诊的患者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ct鉴别
邵自强
回答: 脑梗塞与脑出血可通过CT检查进行鉴别,主要依据病灶密度、形态及周围组织改变等特征。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影,脑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两者在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处理上存在显著差异。 脑梗塞在CT上通常呈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区域,多位于脑血管分布区,早期可能无明显改变,24-48小时后逐渐显现。病灶周围水肿较轻,占位效应不明显。脑出血则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高密度团块,密度均匀,周围常伴明显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血肿可破入脑室系统形成脑室铸型。急性期脑出血CT值可达50-90HU,随时间推移密度逐渐降低。 脑梗塞患者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房颤等危险因素,发病相对缓慢,症状呈渐进性加重。脑出血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起病急骤,症状迅速达高峰。对于超急性期脑梗塞,CT可能仅显示脑沟消失或灰白质分界模糊,此时需结合临床表现或进一步行MRI检查。脑出血急性期CT诊断准确率高,但需注意与钙化灶、肿瘤出血等鉴别。 出现突发偏瘫、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CT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脑梗塞患者需评估溶栓适应症,脑出血患者需控制血压及降低颅内压。恢复期应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