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医二附院

骨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骨科目前有科主任一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5名,骨科见习医师1名。骨科核定病床数40张,目前分为2个治疗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协调下,结合个人的技术特点和兴趣取向,指导大家确立研究方向,分创伤、关节、脊柱、小儿骨科、显微微创(含手足外科)等亚专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推荐科室人员到北京、上海及蚌医一附院等进修学习,紧跟国内技术发展,以利大家专业技能的提高,促进科室整体水平的进步。

骨科专业水平与临床工作:骨科创建至今,现分为脊柱外科、创伤骨科、骨关节肿瘤外科、小儿骨科、显微微创等学科专业。我科根据科室发展,积极开展、申报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已成熟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先天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周围骨折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等;锁定钢板技术,主要应用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等病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包括椎体骨折、椎体滑脱、椎间盘退变伴椎管狭窄等;椎间融合器技术(PILF等)等。目前正积极开展:全款及全膝关节换术后的关节返修,包括感染、松动、关节周围骨折等;脊柱侧弯的手术矫形;脊柱肿瘤和结核的手术综合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等。

骨科特色诊疗项目包括: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MIPPO技术)治疗四肢及关节周围骨折,切口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血管瘤、椎体良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椎体转移瘤等,创伤小(局麻下可手术,切口不足1厘米,基本无出血),恢复快(术后即可下床),疗效好,老年患者乐于接受。

骨科科研情况与发展方向:学科以疑难、高危、高技术含量的脊柱外科的临床诊疗为依托,以四肢骨与关节损伤、脊柱脊髓损伤、骨肿瘤及运动医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强调高起点的临床诊疗技术,密切结合临床需求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骨科主要医疗设备配置:拥有骨科独立手术间,具有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骨科专用手术床,可满足脊柱及四肢骨折各种手术要求。拥有C形臂X光机、Stryker关节镜、经皮椎间盘悬切设备、四肢CPM康复器以及最新电脑骨伤治疗仪(LGT-2000)等骨科专用设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血栓晚上不睡觉吃什么药
邵自强
回答: 脑血栓患者夜间失眠可遵医嘱使用阿普唑仑片、右佐匹克隆片、佐匹克隆片、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脑血栓患者出现失眠可能与疾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焦虑等因素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用药,避免自行服用安眠类药物。 一、阿普唑仑片 阿普唑仑片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适用于脑血栓合并焦虑或轻度失眠患者。该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作用缓解失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神经系统症状,避免与酒精同服。 二、右佐匹克隆片 右佐匹克隆片为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适用于脑血栓后入睡困难的患者。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缩短入睡时间且次日残留效应较低。需注意可能引起口苦、头晕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三、佐匹克隆片 佐匹克隆片与右佐匹克隆片药理作用相似,适用于维持睡眠困难的脑血栓患者。该药可延长睡眠时间但可能影响次日认知功能,老年患者应减量使用。服药期间需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 四、地西泮片 地西泮片作为长效苯二氮䓬类药物,适用于脑血栓伴严重焦虑失眠的情况。其肌肉松弛和抗焦虑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但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慎用。需警惕突然停药可能引发的戒断反应。 五、艾司唑仑片 艾司唑仑片为中效苯二氮䓬类催眠药,适合脑血栓患者短期缓解失眠症状。该药起效快但可能引起日间嗜睡,与抗凝药物联用时需注意相互作用。用药期间应定期评估睡眠改善情况。 脑血栓患者改善睡眠需综合管理,日间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夜间睡眠,睡前避免饮用咖啡或浓茶,保持卧室环境安静舒适。若失眠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头痛、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所有镇静催眠药物均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使用。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