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于1986年9月成立市眼病防治所,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全面,除开展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底病、弱视、低视力康复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外,对眼科疑难重症的诊断救治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对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等疗效突出.多次参加全国白内障复明工作,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嘉奖。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标志性技术项目: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植入率达98%以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视网膜脱离巩膜冷凝+环扎+外加压术,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斜视矫正术,上睑下垂矫正术,羟基磷灰石眼苔植入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眼内磁性异物取出术以及眼部成形术等。

市科委立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已经实施手术100余例。科技局立项 “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治疗儿童弱视”正在顺利实施。我科自2003年在全市率先引进YAG连续激光实施激光泪道再通术,治疗约200 例,治愈率达到60%。

近十年的研究证实,弱视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延长,振幅低,这是与视觉通路在弱视眼的视觉信息传入不足而发生障碍有关。我们采用不同的图形刺激作多导联视觉诱发电位检测,从中选出N1和P1波振幅最高的图形进行刺激训练,增加视觉信息的传入,刺激视觉中枢尽快提高视力,形成完善的立体视。 在戴镜矫正遮盖的基础上,应用图形视觉刺激训练治疗儿童弱视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结核病怎么治疗
马晓斌
回答: 肺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心理干预、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低热、盗汗等症状。 1、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肺结核的核心治疗手段,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链霉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繁殖,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性产生。治疗周期通常需要6-9个月,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脓胸、大咯血等情况。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胸廓成形术等。手术可清除病灶组织,但需在充分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进行。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防止复发和播散。 3、营养支持治疗 肺结核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加强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建议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补充维生素A、B族、C、D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可适当增加餐次,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方案,帮助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 4、心理干预 肺结核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轻病耻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对严重心理障碍者可考虑专业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 5、隔离防护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避免传染他人。患者应佩戴口罩,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居室保持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患者痰菌转阴前应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餐具、衣物单独消毒处理。 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和痰检,监测治疗效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完成治疗后仍需定期随访,预防复发。家属应协助患者坚持规范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