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是于2004年在原传染科基础上扩建发展而来的专业科室,其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皖南地区最大的感染性疾病治疗专科,2007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科”。
  感染性疾病科学科设置包括发热门诊、肝病门诊、肠道门诊、病区、人工肝室及感染科实验室。其中门诊常见病种包括病毒性肝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结核病、感染性腹泻在内的30余种法定传染病及中枢感染性疾病、原因未明的发热性疾病以及新发传染病。担任发热病因待查的筛选分流临床工作;积极承担芜湖市及皖南地区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及皖南地区感染性疾病科急危重病、疑难病的会诊和疾病预防及卫生宣教等工作,还承担着临床科研与皖南医学院《传染病学》的教学任务。现月门诊人数在3000左右。感染性疾病科拥有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大楼,现设有76张病床,其中危重抢救监护病床2张,月收治患者165人左右,主要治疗病种包括各种重症肝病、肺结核伴并发症、中枢感染性疾病、感染性腹泻以及发热原因待查等疾病。感染性疾病科拥有一定数量仪器设备,包括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人工肝支持仪、吸引器、血气分析仪、血糖仪、微量输液泵、B型超声、呼吸机等。我院的辅助科室包括临床检验中心、病理科、放射科、中心实验室等,能准确检测医学常规项目以及与感染科有关的特殊项目,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指标、病毒量测定、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肥达反应、免疫全套、肝纤维化指标测定、以及肝脏病理学相关检测等。目前实验室开展的项目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在科研上,近五年来感染性疾病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1项 (No 30700694,28万,包括配套)、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No 070413111,10万,包括配套)、安徽省卫生厅课题1项(No 09A002,4万,包括配套)、安徽省教育厅课题1项(No KJ2011B199,2万,包括配套)、弋矶山医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项(30万)及皖南医学院课题4项。感染性疾病科已连续4年举办了全省的“急性群体性发热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诊治与预防措施研讨会”及“感染性疾病诊治新进展”全省继教班并或成功。全科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国家核心期刊8篇;参与出版专业论著1部;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30余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1月我院成功了9例急性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在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下,与国家CDC及美国相关专家通力合作,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最终确诊为“人嗜粒细胞性无形体病”,此病是在我国首次被发现并确诊的新发传染病,在流行病学上首次提出人嗜粒细胞性无形体病可以通过人传人的方式传播,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JAMA杂志上,为我国乃至人类医学作出了贡献。鉴于对人嗜粒细胞性无形体病的研究贡献,经卫生部专家评审,最终荣获2009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感染性疾病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发传染病的应急救治与研究、重症肝炎人工肝治疗与研究、耐药结核的诊治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肺结核咯血介入治疗与研究、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与研究等。感染性疾病科还积极参与芜湖市开设的健康学校授课,向人民群众宣传和介绍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该科拥有一批富有经验的资深专家及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年轻医师队伍。科室共有医师18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学科带头人喻艳林主任医师现任安徽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常委、省肝病学会常委、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省艾滋病防治理事会理事、芜湖市传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特邀编委,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学科带头人杨江华博士为安徽省第四周期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以及安徽省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葛宗成副主任医师现任安徽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委员、芜湖市传染病学会委员、芜湖市结核病防治理事会理事。已有5人参加过“全国临床药理基地培训班”的培训;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各类进修、轮转医师10余人,完成教学任务360学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甲状腺结节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袁晓勇
回答: 甲状腺结节患者平时应注意定期复查、调整饮食、控制情绪、避免辐射暴露、监测症状变化。 1、定期复查 甲状腺结节患者需每6-12个月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动态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及血流信号的变化。若结节直径超过10毫米或存在钙化、边界不清等可疑特征,应缩短复查间隔至3-6个月。复查时可同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 2、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摄入,但合并甲亢者需限制碘摄入。避免大量食用卷心菜、木薯等致甲状腺肿物质。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的摄入,控制辛辣刺激食物。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者需减少麸质饮食。 3、控制情绪 长期焦虑、压力过大会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影响激素分泌,可能刺激结节增长。建议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 4、避免辐射 颈部区域需避免X线、CT等非必要放射线检查,远离核辐射环境。青少年时期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者更需加强防护。使用电子产品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减少手机直接接触颈部的时间。 5、监测症状 日常需关注颈部压迫感、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局部症状,以及心悸、多汗、体重骤变等全身表现。若结节短期内迅速增大或出现气管偏移,应立即就医。自行触诊时注意结节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注意环境污染物防护。可适量补充硒元素,但避免盲目服用中药偏方。合并甲减或甲亢时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建议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结节变化情况,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对比。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