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医院

影像中心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2006年2月,医学影像中心成立,人员统一管理、经济相对独立核算,院长助理潘义广兼任主任,周祖刚、徐家声、陈久贵任副主任。2009年5月,副院长潘义广兼任主任,周祖刚、徐家声、吴宗山任副主任。2002年,成为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实习基地。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在市卫生局第二、三周期重点学科评审中,医学影像中心被批准为“六安市市级重点学科”。2012年9月医学影像中心更名为“医学影像科”。

现任科主任为吴宗山,周祖刚为普放、导管室主任、徐家声为CT室主任、彭传勇为磁共振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科室集普通X线、介入、CT及磁共振(MR)为一体。目前设置包括:外科医技楼普放室、导管室、CT室及磁共振室,大门诊普放室,二门诊普放室,东院区普放室及CT室。科内拥有当今国内外最成熟的设备:高端CT机3台、1.5T超导磁共振2台、DR摄片机10台、大型DSA机2台、数字胃肠机2台。诊断、技术及护理人员78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36人,初级职称35人;人才梯队合理。科内曾完成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科内有数人担任省、市学术团体委员、杂志编委等。科内医护人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和病人的要求。

吴宗山,男,1967年11月生,中国民进会员;安徽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现任六安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科主任;省放射学分会第七届青年委员,省放射学分会第七届磁共振及分子成像学组委员,市放射学会委员兼秘书长。从事放射、CT、磁共振诊断工作26年,1999年及2003年分别在上海中山医科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近5年在省级和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等7篇。连续3年获单位年度考核优秀,2010年获市级“优秀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称号。本人擅长医学影像学疑难杂症的诊断,尤其是颅脑和脊柱方面的CT和磁共振诊断。

E-mail:WZS0056@163.com电话:(0564)3338487

朱普和,男,1970年6月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现任六安市人民医院CT室副主任,主持东院区CT室和放射科工作;中华医学会安徽放射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头颈专业学组成员,从事X线、CT诊断工作20余年,先后进修于皖南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近3年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3篇。本人一直潜心从事医学影像学的常规诊断,对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也颇为兴趣;尤其在乳腺钼靶的筛查及诊断方面,在CT引导下立体定位穿刺方面较为熟练(如肺穿刺活检、肿瘤的氩氦刀冷冻治疗、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等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清痰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马晓斌
回答: 清痰多可能由环境刺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原因引起。清痰多通常表现为痰液稀薄、量多,可能伴有咳嗽、咽部不适等症状。 1、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粉尘、烟雾或干燥空气中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多,产生清痰。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改善环境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建议佩戴口罩、使用加湿器,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原有助于减少痰液分泌。 2、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鼻咽部炎症,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疾病,通常伴随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感染控制后痰量会逐渐减少,期间需多饮水帮助稀释痰液。 3、慢性支气管炎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表现为持续咳清痰超过3个月。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纤毛功能障碍有关,常伴有胸闷、气促。治疗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医生可能开具盐酸溴己新片、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4、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可引起鼻后滴漏,导致咽喉部痰液增多。常见过敏原有花粉、尘螨等,多伴发鼻痒、频繁打喷嚏。需检测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医生可能推荐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抗过敏药物控制症状。 5、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可能引发反射性痰液分泌增多。常见于餐后或平卧时,可能伴反酸、烧心感。治疗需调整饮食避免过饱,抬高床头,医生可能开具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护胃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适宜,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若痰液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黄绿色、带血等异常变化,建议及时就诊呼吸内科或耳鼻喉科检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增强呼吸道防御功能,但雾霾天应减少户外活动。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