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儿童医院

中医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创建于60年代后期。以中医药内服、外洗、推拿按摩、穴位敷贴等传统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杂症。
  中医科擅长医治麻疹、婴儿黄疸、哮喘、各类皮肤病、泌尿系结石、小儿斜颈、马蹄足等病症。80年代后期,该科在全省首创手法推拿加中药外敷矫治小儿斜颈、马蹄足、臂丛神经损伤等,效果显著。近年来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按摩治疗仪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90年代初该科与制剂室共同研制的多种中药制剂如皮康洗剂、三伏贴膏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临床,方法简便,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儿家长好评。其中药皮康洗剂现已成为治疗小儿皮肤病首选,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90年代后期,运用中药内服加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对缓解症状效果明显。该科运用中药《三金排石》颗粒剂配合治疗问题奶粉三聚氰胺所致泌尿系结石病取得良好效果。经省卫生厅批准,设立了皮肤科门诊。该科通过引进电灼治疗仪、冷冻治疗仪治疗小儿浅表血管瘤、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皮肤赘生物等疾病。同时积极开展了皮肤真菌、细菌、病理组织取片新项目,使科室诊断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中医科2000年申报卫生厅《婴肝合剂治疗婴儿肝炎综合症临床研究》和与药剂科合作申报的《皮康洗剂治疗小儿皮肤病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等课题均已完成研究工作,临床推广进行顺利。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医院首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正式启动

  8月11日,《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II、III期临床合并研究》临床试验项目在我院正式启动。这是我院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后,启动的首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启动仪式由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我院副院长陈强主持,我院副院长兼小儿内分泌专业学科带头人杨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和小儿内分泌科专业组相关研究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 此项研究为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为治疗用生物制品9类新药,属结构修饰的产物,通过聚乙二醇化的结构修饰从而达到长效治疗目的,减少用药成本,降低患者痛苦。此临床试验研究旨在考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其给药剂量,确定最佳给药方案。 首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该院正式全面开展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水平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药剂科-谭和平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塞和脑出血并发症
邵自强
回答: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并发症主要有脑水肿、肺部感染、癫痫发作、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等。这两种疾病均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时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干预。 1、脑水肿 脑梗塞和脑出血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水分积聚。脑水肿通常在发病后24-72小时达到高峰,表现为头痛加剧、意识障碍加深。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降低颅内压,严重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监测瞳孔变化和生命体征是关键护理措施。 2、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及吞咽功能障碍易引发吸入性肺炎,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可出现发热、痰液黏稠、血氧饱和度下降。预防措施包括床头抬高30度、定期翻身拍背,治疗需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 3、癫痫发作 脑组织损伤后异常放电可导致继发性癫痫,出血性卒中更易发生。发作形式多为局灶性运动性发作,可进展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急性期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发作,后期需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维持治疗。发作时应保护患者避免舌咬伤和坠床。 4、深静脉血栓 肢体瘫痪导致血流淤滞,加上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概率显著增加。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皮温升高。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确诊后需改用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弹力袜穿戴和踝泵运动是基础预防手段。 5、应激性溃疡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过迷走神经兴奋增加胃酸分泌,黏膜屏障受损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典型表现为呕咖啡样物或黑便。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出血时需禁食并静脉输注氨甲环酸注射液。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胃肠黏膜完整性。 脑卒中患者需长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家属应学习识别并发症早期表现,如突然头痛加重、精神萎靡或肢体肿胀等,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医疗团队。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评估病情进展,遵医嘱调整抗血小板或降压药物方案。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