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为泉州市重点学科,集医、教、研为一体,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人;教授1名、副教授1名。科室下设病床70张,每年门诊近4万人次、年收治患者2000余人。科室重视门急诊工作,门诊每天均有2-3名高年资医师坐诊。门诊建立了普通、专家门诊,诊治脑血管病、颅内感染性疾病、癫痫、神经症、运动障碍、头痛、头晕、痴呆、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疾病、脱髓鞘疾病、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科室下设神经电生理室、重症监护室、TCD室、康复治疗室。常年担负着泉州、厦门、漳州及周边地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和疑难重症的诊治及会诊任务,在诊治脑血管病、癫痫及神经免疫性疾病、颅内感染、神经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锥体外系病等方面具有特色,在闽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声誉。
  神经内科借助医院强大的神经放射诊断优势,神经外科的过硬技术水平,影像中心在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介入治疗技术以及各种技术设备如高档螺旋CT、核磁共振(MRI1.5T)、美国产数字化摄片机(DR)、脑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经颅多普勒超声,核素扫描仪(ECT) 及其他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如:高压氧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重症监护系统等,在神经科常见疾病、疑难病的诊治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水平。拥有一大批周边地区的固定病人,外地病人辐射厦门、漳州、南平、龙岩、三明等地,亦接受不少港澳台及海外华侨病人。
  神经内科注重学科建设与发展,时刻跟随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与北京、上海等著名医院实力雄厚的神经内科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多次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莅临我科会诊指导,加强交流,提高综合实力。并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
  神经内科是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泉州市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设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莆田学院的临床理论课、见习、实习教学;县市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的进修医生的培训;科室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成立神经病教研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耐心向学生及进修医生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李国前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福建省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福建省神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泉州市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在省内首先开展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承担完成卫生部Ⅲ期临床药物试验协作项目、省、市厅级科研课题多项。获过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市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省总工会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发表论文近40篇,在《中华内科杂志》等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著20篇,获省科协优秀论文奖、市政府自然科技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淋巴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举行全院临床病例讨论会

7月16日下午,淋巴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临床病例讨会在东街院区急诊4层会议室举行。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滤泡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淋巴瘤诊疗协作组组长朱雄鹏副院长主持会议。出席讨论会的专家有:放疗科辛培玲主任医师、陈子龙副主任医师,病理科陈一峰主任医师、郑锦阳副主任医师,影像科扬子江副主任医师,核医学科陈仰纯副主任医师,感染科郭如意副主任医师,血液科黄增敏主任医师、许文前副主任医师等。 会议首先由血液科郑艳、黄远玲医师做病例汇报,之后各位与会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及点评。首先,影像科扬子江主任医师通过许多影像学图片资料对淋巴瘤全身浸润表现做了详细介绍。核医学科陈仰纯副主任医师分析了患者PT-CT表现,并结合国内外文献介绍了PT-CT在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应用进展情况。病理科陈一峰主任医师分析了该病例淋巴瘤组织的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确立滤泡淋巴瘤的诊断,并根据该病例淋巴瘤分级及相关文献对患者转换为侵袭性淋巴瘤的几率做出初步判断。感染科郭如意副主任医师对在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抗病毒的策略进行了介绍。辛培玲主任医师介绍了滤泡淋巴瘤放疗的适应症、治疗注意事项。血液科黄增敏主任医师介绍了当前滤泡淋巴瘤检查、治疗情况。之后,血液科李纯团主治医师对本病例的后续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进行了报告。各参会人员就本病例诊治过程中的疑问与各位点评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最后,血液科朱雄鹏教授对滤泡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分级、各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简洁的总结发言,并与在座的各位点评专家一起进行多学科诊治的深入探讨与交流,并发表了自己独到的新看法,新思路。同时他指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效果与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共同制定最优化治疗方案是分不开的,定期举办淋巴瘤协作组病例讨论,对于提升我院淋巴瘤诊断治疗水平是非常有益处的。 本次病例讨论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多学科的参与讨论让学习氛围十分浓厚,与会人员发言也非常积极。各位点评或讲课专家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他们现场的精彩演讲或是互动性质的讨论分享,都使多学科讨论学习气氛更加热烈,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年青医师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手指老茧怎么去除
聂小娟
回答: 手指老茧可通过温水浸泡、物理打磨、药物软化、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去除。手指老茧通常由长期摩擦、机械刺激、皮肤干燥、真菌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温水浸泡 将手指浸泡在40-45摄氏度的温水中10-15分钟,有助于软化角质层。可添加少量白醋或小苏打增强软化效果。浸泡后配合浮石轻擦能促进角质脱落。该方法适合轻度老茧,每日重复进行1-2次,持续一周可见改善。需注意避免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2、物理打磨 使用磨砂膏或电动磨皮仪轻柔打磨角质层。选择颗粒细腻的磨砂产品,沿同一方向缓慢摩擦,力度需均匀适中。打磨后及时涂抹尿素软膏保持皮肤湿润。此方法适用于中等厚度老茧,每周操作不超过3次,过度摩擦可能损伤真皮层。 3、药物软化 水杨酸软膏、维A酸乳膏、尿素维E乳膏等角质溶解剂可分解老茧组织。每日睡前薄涂药物并包裹保鲜膜,晨起后清除软化角质。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皮肤刺痛,应避开破损部位。糖尿病患者慎用化学剥脱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4、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能精准汽化增厚角质,刺激胶原重塑。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会有结痂,7-10天脱落。该方法适合顽固性老茧,通常需要2-3次治疗,每次间隔4-6周。激光后需严格防晒,避免色素沉着。 5、手术切除 对于伴随疼痛或影响关节活动的巨大胼胝体,可采用手术刀完整切除。术后需加压包扎预防血肿,2周内避免沾水。存在瘢痕增生风险,术后需使用硅酮凝胶预防。手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需由整形外科医生评估实施。 日常应减少手指过度摩擦,操作工具时佩戴防护手套。保持手部湿润,每日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护手霜。若老茧伴随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或糖尿病患者出现老茧,须及时就医处理。长期从事手工劳动者建议定期进行手部护理,使用指套分散压力,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工具减少局部摩擦。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