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正骨医院

小儿骨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小儿骨科是专门从事生长发育停止前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等骨科疾患者的诊治工作的临床学科。小儿骨科在国外已得到高度重视与成熟发展。在我国,近几年来,小儿骨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先后成立了小儿骨科,并得到快速发展,泉州市正骨医院在福建省率先成立了小儿骨科,并得到北京大学附属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大力支持,严格遵循小儿骨骼系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规范了小儿骨科各种疾病的诊疗规程,先后开展了发育性髋脱位全套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马蹄内翻足矫形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引入世界先进技术Ponseti技术)、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肢体骨骼延长术、脑瘫手术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各种骨骼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四肢骨折后继发畸形矫形术、四肢骨折各种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容手术、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四肢骨干骨折、先天性骨关节畸形矫正重建术等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不断探索与推进微创技术,所推出的经皮穿针技术,实现了不用切开也能做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术后遗留疤痕的缺点,符合现代人的爱美心理,充分发挥我院中医手法整复的优势,时刻考虑小儿骨骼的特殊情况,配合牵引、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等治疗四肢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手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为社会及家庭减轻负担,在体检时发现多例发育性髋脱位患者,为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创造了条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小儿骨科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建立了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友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得到患者家长的积极响应。小儿骨科引进脊柱侧弯的先进治疗技术,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懈努力,得到许多家长的充分肯定。成立脑瘫康复训练室,广泛吸纳康复技术,引入脑瘫系统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近几年来,解决了许多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小儿骨科的整体规模位居福建省前列,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福建卫生报、东南早报等媒体曾先后对本科诊治的疑难病例进行报道,得到北京大学附属各医院、省、市、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是医院重点建设学科。小儿骨科近3年来发表在省级、国家级等各级?物上论文十多篇,承担院级及泉州市市级科研课题4项,病人遍及福建省九地市及周边省市地区,相信,在我们共同“倾注你我爱心、关注儿童成长”下,小儿骨科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全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座谈会在泉州顺利召开

2014年8月15日全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座谈会在泉州召开,福建省卫生厅中医处陈端生处长、黄昱副处长出席会议现场。会议初始,由我院杨建兰副院长代表省厅做福建省卫计委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作阶段性总结,紧接着省康复医院、沙县、福安、浦城、上杭、平潭县中医院做工作进展及要求汇报,各家医院都对该项目的实施表示支持,并对我院负责实施、开发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上陈端生处长对我院软件的特色及价值给予肯定,并提出以下几点希冀:第一,希望各家试点单位同舟共济,把好事做好,好事好好做,共同改进及完善软件;第二,希望各家医院信息科人员熟练掌握软件功能,共同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希望我院加强实施、维护能力,通过远程服务及时解决各家医院问题。 本次会议还讨论决定了项目今后运营模式及软件收费原则。在省厅及各家医院的共同支持下,相信我院信息化项目能越做越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肝炎通过什么途径能传染给别人
胡乃文
回答: 肝炎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途径传染给别人。肝炎是由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具有传染性的主要是病毒性肝炎。 1、血液传播 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含量较高,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感染。建议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医疗操作应使用一次性器械。 2、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概率较低。携带肝炎病毒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性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可能含有病毒。多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较高。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并接种乙肝疫苗。 4、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密切接触。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日常生活接触中传播风险较低,但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仍可能导致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生食或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可预防传播。 5、医源性传播 医疗机构中如消毒不彻底,医疗器械重复使用可能导致肝炎病毒传播。牙科治疗、内镜检查、血液透析等操作存在潜在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可降低感染概率。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 预防肝炎传播需根据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无丙型肝炎疫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危行为,注意饮食卫生,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治疗并采取隔离措施。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炎,肝功能异常者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