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第一医院

普通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暂无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六大亮点 促进行评

今年我院行评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呈现出六大亮点。 1、全面实行患者就医“一卡通”。从今年3月1日起,医院开始实行医保卡“一卡通”,取消解锁卡操作。医保病人可直接持卡到医生处就诊,为方便患者,医院引进36台自助终端机,分别设在门诊各楼层、医技检查相关科室,可自助结算、存款,并与银联系统对接可刷银联卡,基本可满足病人的结算需求。 2、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近年来,医院一直在致力于进一步搞好护理工作,在全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安排护士长去泌尿外科跟班学习,亲身体会、感受泌尿外科优质护理的做法和效果,并结合自己科室实际,推进自己所在科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3、建立收集意见与整改规范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中心,以电话回访的形式,广泛听取患者反映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患者的意见建议,回答对医疗服务的咨询,对不满意的方面给予沟通解释,对整改情况的回复。6月份电话回访1808名住院患者,收集意见建议近240条,并认真进行反馈整改。 4、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整改,一手抓教育。对科室全体人员经常性的开展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5、严格执行“九不准”,强化廉洁行医。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作为今年行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6、加强宣传报道,弘扬优质服务正能量。今年与电视台和闽北报社签订宣传报道协议,加大对医院服务、专业技术、专家及行风服务的报道。到5月底,今晚九点半共用稿19篇,主要内容大多涉及到新技术新项目,让百姓知道我们怎么做。闽北日报健康周刊共刊登33大篇稿件。既有医院所取的成就,也有一些医德高尚,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正气,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