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呼吸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始建于60年代,是我国最早将消喘膏应用于临床的呼吸科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于1955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将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模化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并最早予以报道,同时把古法所用的外用制剂命名为“消喘膏”。几十年来,呼吸科经过对9个不同的组方进行筛选对比后,固定为目前所用配方,并从药物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等多方面加以研究改进,最终形成了固定的临床操作方法和流程,形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一整套的技术标准。呼吸科研制冬病夏治哮喘膏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疗效显著。已有外用贴治40余年历史。

目前科室有医生10名,3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技术员,11名护士,21张床位,1张抢救床位。现有大型肺功能检测仪1台(德国进口),呼吸睡眠监测仪1台(美国进口),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各1台(日本进口),心电监护除颤仪1台(日本进口),无创呼吸机3台(澳大利亚进口),变态反应原检测筛查仪1台(瑞士进口),支气管镜以及艾滋病实验室新购买的流式细胞仪能帮助检测呼吸系T细胞及B细胞亚群及其他淋巴细胞因子,具有先进的皮肤点刺试验系统,能够检测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患的过敏原检测。

全科同志在以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李国勤主任医师的带领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间质病变有显著疗效。目前科室能够对呼吸系统各种常见疾患运用现代仪器进行科学诊断,并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结合等方法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呼吸科自60年代初就开始了科研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科室选择了消喘膏作为科研的突破点,曾先后主持了消喘膏的科研工作,并参与了慢阻肺哮喘等多项课题研究。消喘膏的科研工作获得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科室在研的项目有两项分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优势病种项目及消喘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首都发展科研基金项目。

目前呼吸科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睡眠呼吸暂停作为呼吸科的优势病种,进行详细得分析整理,形成了呼吸科的鲜明治疗特色,为患者解除了痛苦。呼吸科室经过多年总结,形成了自制的方剂,做成了蜜膏,方便患者内服。并在原有的缓解期冬病夏治消喘膏的基础上改进,进行急性发作期的贴敷,同时配合使用离子透入疗法,改善血脉循环扶助机体正气。呼吸科室现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专题门诊,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诊。

广安门医院呼吸科拥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每位来广安门医院的就诊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是呼吸科永远努力的目标,您带着希望而来,呼吸科将让您的希望延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2014年新职工欢迎会

为迎接新职工的到来,8月25日,我院召开了“2014年新职工欢迎会”。会议由人事处处长赵军主持。院长兼党委书记王阶、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殷海波、副院长花宝金、胡元会、总会计师樊俊芝、工会主席阎桐等领导及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欢迎会。 会上首先由人事处处长赵军介绍参会的院领导和各职能处室的领导,并对新同事逐一进行了简单地介绍,杜辉、孙忆婷作为新职工代表对加入到广安门医院工作谈了自己的感想。表示一直以来广安门医院在她们心中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科研氛围十分崇敬,今后一定会无比珍惜工作机会,在不同的岗位虚心求教,向前辈们学习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党委副书记殷海波代表院领导发言并向新职工提出几点希望:一是转变角色,适应环境,调整心态,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工作;二是传承医院历史文化,用爱岗敬业、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工作,将岗位追求变为职业追求、将职业追求变为事业追求;三是刻苦钻研。四是坚持学习,学无止境。 随后,院长兼党委书记王阶对新职工到广安门医院工作表示祝贺和欢迎,指出新青年职工是广安门医院的未来和希望,医院的建设需要广大新青年职工的加入,并与新职工做了细致诚恳地交流:一是要适应新环境、新工作,做好由学生到职工的心理转换;二是要学习了解医院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医院的光荣传统;三是要坚持临床和科研并重,两者相互促进;四是要要善于服从,服从工作安排,服从管理;五是要善于学习,坚持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提高自身能力。 最后,为了让新职工更多地了解医院的文化历史情况,王院长亲自为新职工讲授了入院的重要第一课。王院长逐一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医疗、科研、教育等业务工作情况和人才梯队建设、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特色的先进管理情况,同时还用自己的感受给新职工提出了潜心修养,以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等五项修炼指导个人成长的要求,最后王阶院长祝愿新职工在工作上有追求,在事业上有成就;在广安门医院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为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赢得自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