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康复医学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医疗方面:面向全院各临床科室,分门诊和病房会诊治疗。病房分第一和第二住院部两部分。治疗项目设有高频电治疗、低中频电治疗、光疗、超声治疗、磁疗、蜡疗、牵引治疗、体疗、按摩、澳式手法治疗、作业治疗(包括支具压力衣治疗)、语言治疗和传统疗法等。住院部分别设有综合治疗室和功能评定室,功能评定包括:电诊断、平衡功能评定、等速肌力测试、脊柱姿势图评定、表面肌电图测试、步态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失语症评定、神经心理评测、儿童运动功能评估及多种疾病的专项评定,如中风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MAS法和Fugl—Meyer法、脑瘫评定、心功能评定、面瘫评定等。康复治疗涵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 围神经炎症、损伤的康复(如面神经麻痹及各种周围神经损伤),骨关节病的康复(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置换术后、软组织损伤、皮肤科、妇产科疾病等的康复。近年开展以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为主的心脏术后康复和慢阻肺的康复,并和儿科等成立我院脑瘫康复协作组以加强脑瘫的康复工作。尤其在脑卒中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脊柱康复及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和儿童脑瘫康复方面我科开展的工作独具特色,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

我科现有医生7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生1名,住院医生3名。治疗师17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7名。诊断治疗设备共有77台,诊室、各治疗室、准备室、示教室等共25间,总建筑面积531平方米。现有8张康复病床。能够给患者就医提供舒适的条件。

----教学方面:

1自编《康复医学》教材: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吕兆丰副校长和教学办公室孟凡荣主任的支持下,殷秀珍主编,王宁华、黄真副主编,出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2 由王宁华、黄真主编的《临床康复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3 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脑卒中学习班和骨关节病学习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至今已持续数年,培养了全国各地数百名康复工作者,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4 除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实习外,还担负卫校教学及进修生教育。现参加北大医学部8年制学生的神经科和骨科教学模块的大课和带教实习。

5 王宁华和黄真主任医师现为硕导,已培养出四名硕士生和两名博士生。

----科研方面

1 90年代以来共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部分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在国内获奖。

2 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完成了“九五”、“十五”、“十一五”有关脑卒中科技公关课题所承担的任务。参与国家863课题、北京市首发基金项目和北京科委重大课题项目。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科研资金达到650万元。

3 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课题研究,与芬兰合作研究腰痛的功能评估和治疗、帕金森病的表面肌电研究及早疗效评估,参与德国慕尼黑大学ICF效度的国际多中心研究,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进行儿童运动评估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与澳大利亚科庭大学合作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研究,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疼痛治疗新技术的研究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行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8月27、28日,我院举行了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共有37名科研型研究生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内科、外科、儿科、影像、检验、感染等多个学科专业。杜军保、袁云、王素霞、戚豫、龚侃、陈?、吕继成、周应芳、席志军、杨勇、周炜、李雪迎等多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参加了论坛活动,并对参赛研究生点评、提问和评分。 李海潮副院长致开幕词:“学术论坛是展示和锻炼,也是交流和学习。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到论坛中来,这也是我们团队意识的一种体现。研究生期间,我们不仅要培养科研的能力,也要培养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喜爱。带着这份激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终身受益。” 通过同学们的演讲,可以看出大家平时非常努力,而且为了这次论坛做了精心准备。各位导师从科研能力、PPT制作、演讲技巧、英语口语展示等方面进行考查,发现不少同学都有精彩表现,内科和儿科的多位同学在这届论坛上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这次论坛上,有两位同学进行了全英文演讲,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导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爱才之心:“这次论坛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让我们非常地欣慰。学生时期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医院里很多的SCI文章都出自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后会鼓励和督促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论坛中来,在大家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科研能力、表达能力。” 研究生党总支书记于岩岩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今年的学术论坛是第二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参与的同学更多了,演讲更精彩了,论坛的内容更丰富了。论坛可以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同时增进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并且不断完善,争取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并进一步提高论坛的学术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