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神经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也是同济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招收点,同济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神经病学学科点负责单位,同时也是南京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苏州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点。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目前病房开放床位74张,并设有独立的门诊、急诊、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康复。共有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上海康复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

临床特色

目前研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向:(1)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早期康复护理及一级、二级预防;(2)记忆障碍及老年痴呆早期诊断及干预;(3)神经电生理及难治性癫痫的治疗;(4)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业务发展

神经内科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病种单一、设备简陋、人员较少、科研力量薄弱到病种全面、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院重点科室。目前,门诊工作量达10万人次/年以上,急诊2万人次/年以上,年出院3500人次,平均住院日9天,并且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始终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一致好评。

科研及教学

目前承担同济大学5年制、部分7年制本科及南京医科大学7年制神经病学教学任务;每年招收一定量的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同时获得同济大学精品课程、卓越课程及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计划,刘学源教授获同济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同学心目中“好导师”称号。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0余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8项,上海市卫生局课题4项,上海市领军学科课题1项,同济大学课题3项。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并发症要做哪些检查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并发症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检查,主要包括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眼底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下肢血管超声等。糖尿病并发症可能累及多个器官系统,早期筛查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该检查无须空腹,静脉采血即可完成。数值超过6.5%需警惕持续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建议每3-6个月复查。若合并贫血等血液疾病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2、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通过晨尿或24小时尿标本检测白蛋白排泄率,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正常值小于30毫克/24小时,30-300毫克提示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女性需避开月经期。阳性结果需重复检测确认。 3、眼底检查 采用散瞳眼底照相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动脉瘤、出血等改变。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5年后应开始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即需检查。重度非增殖期病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飞蚊症等症状。 4、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评估周围神经功能,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刺痛感,足部症状尤为明显。检查时需暴露肢体皮肤,电极刺激可能产生轻微不适感。 5、下肢血管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评估糖尿病足风险。检查时需暴露双下肢,通过血流速度和血管壁厚度判断病变程度。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是常见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系统并发症筛查,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者需增加监测频率。日常需保持规律运动,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饮食注意控制总热量,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摄入,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降糖方案,出现视力骤降、持续蛋白尿或足部溃疡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