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中心医院北区

皮肤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襄樊市铁路医院皮肤科,是以白癜风治疗突出疗效闻名国内外的部级重点专科。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因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闻名全国。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白癜风患者,在世界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并承担完成了国家“863”项目。

中心30多年来以对白癜风独特而卓越的治疗效果,吸引并造福于国内外数以百万计的白癜风患者,每年接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白癜风患者30000多名,在全国乃至海外享有盛誉。

中心曾获得全国首届科技大会三等奖,多次评为科技先进集体。2001年成功主办了全国铁路第五届皮肤性病及性学学术会议,受到与会专家高度赞扬。近年来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医院组织皮肤科、中医科、药剂科等科技人员成立联合攻关组,并成立了白癜风研究所,大力进行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在充分吸收前辈成果、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对原来药物的配方和剂型多次进行了改良,研制成功了白癜平胶囊、白癜灵霜、白二丸、消白酊一号、消白酊二号等系列的内服外用药,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减低了副作用。

曾获得铁路局科技成果奖的“中西医结合白癜风”,采用中药联合表皮移植术(即黑素细胞种植术或黑色素细胞移植术)治疗白癜风,不仅提高了白癜风的疗效,而且提高了白癜风治愈率,受到专家和广大白癜风患者的推崇。

2004年以来,中心更始捷报频传。其生产的系列治疗白癜风的药品白一丸、白二丸、白癜平胶囊等,被中华传统医学会、中华名医名老中医专家委员会等评为“中华名药重点推广产品”。中心白癜风研究所与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国家十五“863”项目《中国汉族人白癜风病因与基因学研究》,并在混合表皮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白癜风上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先后在我国和世界权威皮肤科专业期刊上发表,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该领域的空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004年底,医院生产的白癜风袋装新药“小蜜丸”通过省药检局审批,并在上柜后出现热销。该产品采用先进的三层复合塑料包装,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克服了传统包装的不足,深受患者欢迎。

中心已发展为融治疗、科研、制药、教学于一体,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皮肤病的大型综合性科室,有高中级以上职称医护人员数十名。设有普通诊室、专家诊室、真菌检查室、光疗室、手术室、激光治疗室、光子嫩肤室、面膜治疗室,以及白癜风研究所等,环境优美舒适,所有诊室均配有空调。为满足外地患者的需求,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电话门诊和邮寄服务,极大方便了国内外患者,深受外地患者欢迎。

中心拥有各种先进检测和治疗设备20多台套,除在白癜风治疗上独具优势外,还能对各种皮肤病和性病进行快速诊断和有效治疗。中心医务人员均为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会员。中心还设有激光美容中心,拥有先进的光子嫩肤和激光美容设备,能根据患者需要进行各种皮肤美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襄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襄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通讯员:刘欢 陈嘉莉 今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该院的感染监测逐步由纸质化向信息化转变。 由于医院感染的监控内容复杂,需要统计和分析大量数据,手工处理既不全面,也不完整,而且效率较低,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地监控。医院感染监测软件的投入使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难题,该软件以卫计委最新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标准为依托,支持与医院其它系统如HIS系统、LIS系统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整合,实时监测全院的院感动态,实现暴发流行、多重耐药菌预警,并能从医院所有病历中搜索出院感疑似病例,大大缩小了要查询病例的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防止院内感染漏报。 感控办携院感监控软件公司工程师于7月底完成了临床各科室的院感监控软件安装工作,并及时组织各科室年轻医生和院感监控人员进行该软件使用的培训学习工作。8月初,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正式开始试运行,医生可通过该软件系统填写上报卡,实现院内感染直报。为了方便管理,感控办实行分片管理负责制,各科室成员负责自己所管辖片区的上报卡审核处理工作,发现未上报的院感疑似病例时,及时与该患者的责任医生沟通联系,督促其及时上报;对于临床医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积极汇总并协助解决。 该系统运行半个多月以来,襄阳市中心医院的感染漏报率有所降低,医务人员的院感上报意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为健全医院的的感染监测机制夯实了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郝盼盼
回答: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高可能由感染、炎症、应激反应、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炎症控制、应激管理、血液病治疗、药物调整等方式改善。 1、感染 细菌感染是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病原体刺激骨髓释放未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进入外周血。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 2、炎症 非感染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会刺激中性粒细胞增殖。这类患者常伴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表现。控制炎症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3、应激反应 严重创伤、手术或剧烈运动后,机体应激会导致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一过性增高。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待应激因素消除后血象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可进行补液等支持治疗。 4、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引起杆状核粒细胞异常增高,患者可能出现脾肿大、盗汗等症状。确诊需骨髓穿刺检查,治疗药物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靶向药。 5、药物因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会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长期使用这类药物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发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蓝花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同时需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不可自行服用升白或降白细胞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指标变化,若伴随持续发热、出血倾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