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时间就是生命?记三院外一科成功抢救一例严重心脏刺伤患者

2013年8月1日,下午2点30分,“今天下床活动了吧?”“老奶奶,今天切口疼吗?”“体温正常!”外一科病房里,值班医生和护士正在有序的进行午查房。远处传来救护车的声音,声音仿佛越来越近。“准备平衡液,怕是要来病人了!”护士说道,就在这时,“来病人了,全身多处外伤,快!”120急救中心的救护车紧张快速将病人送到了外一科。病人全身都是血,到处都是伤口,入院时自言自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江文华主治医师、曹裕斌住院医生、护士长和护士们快速而有序的展开各项抢救工作。曹烽主任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工作安排落实。快速输液、吸氧、建立两路静脉通路、交叉备血、清创缝合、患者立即行急诊彩超及CT提示有大量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不好,心脏有损伤,得马上急诊手术”。曹烽主任指示应立即手术,并将这一情况立即向王学民院长、医务科余科长做了汇报,王院长指示:开通绿色通道,采取一切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并表示亲自参加手术。医务人员跑步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免除了平时诸如办理入院手续等一系列常规手续,争分夺秒尽快实施开胸手术。 下午3点10分,手术麻醉师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面罩给氧、患者进入麻醉状态。输血科紧急为患者配好同型血400ML,此时,曹主任和江医师讯速开胸,进入胸腔,胸腔内见大量血液。心包内有积血,并有血痂填塞于心包内,切开左心包膜,显露左心室,左心室前壁见一破裂口,直通心脏腔内,取出心包内血痂,突然大量血液自心脏破裂口喷射而出。血压下降到80/60mmHg,快速输液,输血。王院长冷静娴熟地采取措施,压迫创口,暂时控制出血,随着心脏的节奏,快速轻巧地缝合心脏裂口处,心脏出血很快停止,血压逐渐上升至110/80mmHg。患者由于失血多,心跳加快,医生要在不断跳动的心脏上完成破裂伤口的修补,难度可想而知。经过进一步探查,迅速进行左胸腔闭式引流术,放置心室及胸腔引流管,关闭胸腔,缝皮,在王院长、曹主任、江医师和手术室麻醉师、护士的共同协作下,历经二小时十分,手术顺利结束。病人安返送入ICU监护、治疗,两天后患者转回外一科病房,第三天病人已开始进食流质并可适当下床活动。经过外一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切口已经痊愈,各项体征已恢复正常,如今,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 心脏外伤属外科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抢救成功率极低,许多患者在没来的及送往医院即已死亡。这名患者能够抢救成功,关键是一个“快”字,送得快、诊断快、进手术室快、麻醉快、手术快、输血输液快、各个环节都必须快,还要求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超的技术、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准确无误的处理措施。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景德镇市三院外一科在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方面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医院整体实力、管理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轻微脑梗塞好了还能干活吗?
邵自强
回答: 轻微脑梗塞患者症状缓解后一般可以继续工作,但需根据恢复情况和医生建议调整劳动强度。轻微脑梗塞通常由脑部小血管短暂缺血引起,可能遗留轻微肢体无力或反应迟钝等症状。 脑梗塞急性期后若经规范治疗且无严重后遗症,多数患者可逐步恢复轻至中度体力劳动。神经功能缺损轻微者,如仅存在短暂头晕或轻度手脚麻木,可在康复训练后从事低强度工作,如文职、轻度家务等,避免高空作业、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操作。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脑血管造影,监测血管状态。部分患者可能因病灶位置特殊,即使症状轻微也需长期避免剧烈活动,如脑干或小范围皮质梗塞可能影响平衡功能。 少数患者虽影像学显示梗塞灶小,但存在血管狭窄、高血压控制不佳等基础疾病,过早恢复高强度工作可能诱发二次梗塞。合并糖尿病、房颤等慢性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原发病,劳动能力需结合心肺功能综合评估。职业司机、精密仪器操作者等特殊岗位,即使症状消失也应通过专业机构鉴定后再复工。 建议康复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监测血压血糖。工作中每1-2小时休息5分钟,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二级预防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