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部院区

感染性疾病科“透过假相看本质”诊断一例艾滋病患者

时间:2014-06-1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本网讯近日,感染性疾病科接诊一化验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正常,而艾滋病抗体化验阳性的患者。

  患者为一年轻男性,曾反复发热一月余,最高时达38.5℃,伴咳嗽、憋气、无痰、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近一个月体重下降3公斤。曾反复就诊均未明确诊断,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淋巴细胞正常,但胸片显示胸部肺纹理增多。患者自述,三个月前因脂溢性皮炎曾接受强的松、地氯雷他定等治疗。接诊医师为患者查体,除口腔可见毛状白斑、双肺呼吸音粗外,其余正常。经过综合分析,接诊医生怀疑有艾滋病的可能,但患者矢口否认有过不洁性史。即便如此,接诊医师还是为其进行艾滋病抗体检验,结果为阳性。患者随后转至艾滋病定点医院治疗。

  HIV感染的艾滋病期患者大多数白细胞、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值。而此患者却因三个月前使用强的松治疗脂溢性皮炎,抑制免疫可能使各种HIV相关症状及机会感染提前出现。艾滋病期的患者多数伴有持续一个月的发热、腹泻、盗汗、体重减轻10%以上症状,并伴有各种机会感染如肺孢子虫肺炎、结核病、真菌感染,机会肿瘤如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与卡波西肉瘤等。临床上遇到伴有反复发热、腹泻、快速体重下降、咳嗽、憋气、口腔真菌感染、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的患者应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及时对其进行排除艾滋病检查。(感染性疾病科黄德瑜)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与海信合作的课题获国家科技部领导高度评价

8月18日下午,在青岛市科技副局长盖健、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等相关人员陪同下,国家科技部社发司的马燕合司长前来海信集团考察我院与海信共同合作研发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并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马司长听取了我院董?副院长作的课题进展汇报,该课题是国家科技部2013年正式立项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是我院的董?教授,联合国内12家知名医院共同研发。 目前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已完成肝脏部分开发,研发出海信双子医学影像重建及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肝脏和多种血管的自动分类重建算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技术创新,成功应用于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切除等复杂、高难度手术,案例在中国第五届PACS大会发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及报道。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准备进行肝胆胰、颅脑、头颈、口腔颌面、脊柱、泌尿系统、胃肠及数字化手术室相关设备的开发,成为面向身体各个器官的全临床领域的手术辅助系统与创新性医疗设备,集计算机软件工作站与硬件辅助设备于一体,形成一整套的医学图像重建和计算机辅助手术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的术前解剖重建、术中精准导航以及教学演示等功能,并实现产业化。 海信医疗设备公司的高川总经理与陈永健工程师对设备的研发现状与产业化前景进行了汇报。马司长高度评价了课题的先进性与产业化前景,指出与国家的产业目标符合,应该瞄准中高端产品,成为国内影像医学设备的领军者。 青岛市科技局盖健副局长、农社处刘建新处长一同听取了汇报,并对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能抓住机遇,为我市数字医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契机。作为我院的第一项国家重大课题,其顺利实施不但能获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助力医生、造福患者,给我院带来极高的声誉,而且将开辟我国数字医疗产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家的产业升级,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典范。(科教部 袁荣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