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部院区

创伤骨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创伤骨科)成立于1999年,曾作为急救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医学中心于2003年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急救医学,乃至创伤外科,在医学发达的欧美国家已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已成为独立专业,并逐步完善和壮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伤、建筑伤等创伤也迅速增多。近十几年来,社会各界对创伤外科及急救医学专业的要求和呼声愈来愈强烈。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大城市已尝试成立专门的创伤急救系统。医院领导高瞻远瞩,为顺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潮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满足社会需要,在山东省率先成立了以创伤骨科为主导的创伤外科专业,并作为二级独立科室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运行,又于2005年在创伤外科的基础上组建创伤及手足外科,现已成为大骨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专业。青医附院成功并购万杰医院成为青医附院东院区,并将创伤手足外科全部迁往东院区组建创伤外科中心,为创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为岛城人民提供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

创伤外科自成立至今七年来,在各级院领导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全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从创立科室到逐渐发展成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已在山东省尤其是在胶东半岛,我院的创伤外科及手足外科专业已具有重要影响,并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省外患者慕名前来就医。目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人员素质高,专业优势突出,科研意识强。现有医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4人,全部在读或硕士毕业,1名国外归来的博士后,5名已博士毕业或在读博士学位;护理人员12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或在读。有三人分别在美国、英国、韩国和香港长期留学和培训已学成归国。同时,创伤外科又是中华医学会青岛市骨科学会暨中华医学会青岛市创伤学会主任单位,有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兼秘书1人。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创伤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会1人。处于青岛市骨科及创伤外科专业的领导地位。

创伤外科在重大创伤急救,脊柱损伤,骨盆及髋臼骨折和四肢复杂骨折,复杂手足外伤及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和知名度。每年高质量完成400余例高难度手术。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已达国内领先,并成为山东省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中心。同时,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的高新技术项目医用生物材料的临床和 基础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人工神经材料,BMP及人工骨,KS促组织生长液的临床应用及实验都处于良性发展阶段。

科室现承担着青大医学院本科、护理及各类成人教育的外科学中的外科总论及骨科学(创伤部分)教学任务,负责骨科及创伤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任务。每年还承担来自全省各地的进修医师3-5名,为推动山东省的创伤急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已连续三年承办省级医学教育项目二项及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二项:臂丛神经损伤诊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骨盆髋臼骨折及创伤骨科新进展,并受到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承担青岛市卫生局主办的各区市级医院急救医学人员的培训教学任务。此外,还对山东省许多县市医院进行技术支持。

创伤及手足外科在保证繁重的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科室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增强科研意识,参与科研。到目前为止,已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11项,结题7项,获奖15项。其中,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免疫学与临床应用研究获2002年度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度青岛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系列研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基础研究获山东省教委三等奖、青岛大学二等奖。参编专着10部,主编专着三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120余篇。

建科七年来,全科上下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团体,奉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在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教学上做到认真负责,科研上一丝不苟,已在脊柱外科、骨盆及髋臼骨折、四肢复杂创伤、臂丛神经损伤、关节外科、医用生物材料、复合伤急救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急救外科中心还设置先进的120院前急救系统及神经外科专业,神经外科专配备业务素质高、专业技术精湛的神经外科医生,主要处理颅脑外伤、需要外科处理的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目前,急诊部及创伤外科中心具备快速有效、专业水平高的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条件,并设置有现代化的创伤外科病房。最后,衷心感谢各级院领导,各业务科室,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我院创伤外科工作的大力支持。现将创伤外科中心的主要专业简介如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与海信合作的课题获国家科技部领导高度评价

8月18日下午,在青岛市科技副局长盖健、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等相关人员陪同下,国家科技部社发司的马燕合司长前来海信集团考察我院与海信共同合作研发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并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马司长听取了我院董?副院长作的课题进展汇报,该课题是国家科技部2013年正式立项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是我院的董?教授,联合国内12家知名医院共同研发。 目前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已完成肝脏部分开发,研发出海信双子医学影像重建及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肝脏和多种血管的自动分类重建算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技术创新,成功应用于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切除等复杂、高难度手术,案例在中国第五届PACS大会发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及报道。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准备进行肝胆胰、颅脑、头颈、口腔颌面、脊柱、泌尿系统、胃肠及数字化手术室相关设备的开发,成为面向身体各个器官的全临床领域的手术辅助系统与创新性医疗设备,集计算机软件工作站与硬件辅助设备于一体,形成一整套的医学图像重建和计算机辅助手术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的术前解剖重建、术中精准导航以及教学演示等功能,并实现产业化。 海信医疗设备公司的高川总经理与陈永健工程师对设备的研发现状与产业化前景进行了汇报。马司长高度评价了课题的先进性与产业化前景,指出与国家的产业目标符合,应该瞄准中高端产品,成为国内影像医学设备的领军者。 青岛市科技局盖健副局长、农社处刘建新处长一同听取了汇报,并对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能抓住机遇,为我市数字医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契机。作为我院的第一项国家重大课题,其顺利实施不但能获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助力医生、造福患者,给我院带来极高的声誉,而且将开辟我国数字医疗产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家的产业升级,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典范。(科教部 袁荣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