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部院区

器官移植中心勇闯禁区完成复杂肝切除

时间:2014-06-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日前,来自胶南的患者孙某行健康查体时,被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上腹部增强CT及核磁共振显示为肝右叶近肝门处占位性病变,或有肝癌及肝硬化性改变。患者到多家三甲医院就诊,所有医生都认为肿瘤位于“禁区”——该肿瘤位于肝门区,被重要血管及胆道包绕,只能行介入治疗,有限度的延长患者的寿命,无法实行手术切除。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患者来我院器官移植中心就诊,臧运金主任医师亲自为患者检查后,认为可以实行手术治疗。

  患者入住肝移植科后,臧运金在新的影像检查结果中发现其肿瘤影像呈“快进快出”样改变,位于肝Ⅷ段第一肝门处,直径约2.5cm,与周围重要管道关系十分密切,被下腔静脉、肝中和肝右静脉、肝动脉左右支、门静脉左右支、肝总管左右支紧密包绕。结合患者病毒性乙型肝炎病史,臧运金认为此肿瘤为肝癌,应行手术切除。然而由于患者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处深面,位置隐秘不容易暴露,且被血管及胆道紧密包绕,手术切除难度及风险极大。

  臧运金知难而上,反复查看患者影像学资料,与科室医师充分讨论后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步骤。在进行了周密的术前准备后,他亲自主刀,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采用前、侧、后方联合入路,将肝脏劈开,把门静脉、胆管、肝静脉、动脉逐一分离和牵引,将肝门部“镂空”,成功将肿瘤完整切除。术中患者几乎没有失血。病理诊断结果为中分化肝细胞肝癌,未累及肝组织切缘,周围淋巴结未见癌转移。臧运金主任医师诊断准确,手术技术高超,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器官移植中心胡维昱)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与海信合作的课题获国家科技部领导高度评价

8月18日下午,在青岛市科技副局长盖健、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等相关人员陪同下,国家科技部社发司的马燕合司长前来海信集团考察我院与海信共同合作研发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并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马司长听取了我院董?副院长作的课题进展汇报,该课题是国家科技部2013年正式立项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是我院的董?教授,联合国内12家知名医院共同研发。 目前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已完成肝脏部分开发,研发出海信双子医学影像重建及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肝脏和多种血管的自动分类重建算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技术创新,成功应用于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切除等复杂、高难度手术,案例在中国第五届PACS大会发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及报道。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准备进行肝胆胰、颅脑、头颈、口腔颌面、脊柱、泌尿系统、胃肠及数字化手术室相关设备的开发,成为面向身体各个器官的全临床领域的手术辅助系统与创新性医疗设备,集计算机软件工作站与硬件辅助设备于一体,形成一整套的医学图像重建和计算机辅助手术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的术前解剖重建、术中精准导航以及教学演示等功能,并实现产业化。 海信医疗设备公司的高川总经理与陈永健工程师对设备的研发现状与产业化前景进行了汇报。马司长高度评价了课题的先进性与产业化前景,指出与国家的产业目标符合,应该瞄准中高端产品,成为国内影像医学设备的领军者。 青岛市科技局盖健副局长、农社处刘建新处长一同听取了汇报,并对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能抓住机遇,为我市数字医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契机。作为我院的第一项国家重大课题,其顺利实施不但能获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助力医生、造福患者,给我院带来极高的声誉,而且将开辟我国数字医疗产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家的产业升级,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典范。(科教部 袁荣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