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部院区

普通内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东区内科是我院为适应东区“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模式而于2007年1月新组建的一个综合科室,包括呼吸、内分泌、消化三个医疗专业和一个护理单元,拥有床位35张,医护人员36人,附设肺功能室和内窥镜室(呼吸内镜和消化内镜),与东区“大专科”比较,内科虽然是一个小规模的综合科室,但自开业之初,内科即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小综合、大作为”,并且一步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内科医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有博士学位6人,研究生导师3人。不同系列的电子内窥镜及配套设备(奥林巴斯、宾得、富士能)(包括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胃镜、结肠镜和先进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多功能体描箱肺功能仪、支气管激发设备、动态血糖监测仪、胰岛素泵、无创呼吸机(包括飞利浦伟康V60)、床旁监护仪、心脏除颤仪、睡眠呼吸监测仪、呼气C13测定仪等等。开业5年来科室积极开展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疗技术工作,抢救危重病患者500余人次,各类内镜检查16000余人次,其中经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如气道肿物电切术、气道支架植入术、氩气刀治疗术、经支气管纵隔穿刺术等等)在青岛地区乃至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包括成功抢救几十例因严重气道狭窄濒临死亡的病人,很多外地病人慕名来我科做气管镜检查治疗;所开展的内科胸腔镜技术、经皮肺穿刺、胸腔穿刺引流、胸膜活检术等解决了大量胸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通过面罩无创通气治疗睡眠呼吸障碍、抢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的效果,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已与国际接轨,大大提升了呼吸专业的技术水平。超声胃镜检查、呼气C13测定和结肠息肉电切术等提高了消化专业技术水平。内分泌激素测定、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治疗等提升了内分泌专业技术水平。科室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主持青岛市科技局课题三项、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二项、参与山东省科技厅课题一项,发表SCI论文5篇。通过科研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我科在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在省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并成为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肺血管病学组组长单位。科室每年承担青岛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七年制和留学生班教学任务。科室每年平均有4~5名研究生顺利毕业。科室曾先后获得首届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年教师英语授课竞赛1等奖、附属医院首批“示范病房”、“优秀病历奖”、青年医护技能竞赛一、二等奖等等,为我院和科室争得了荣誉。科室重视文化建设,强调团结协作,规范医疗行为,大家分工不分家,拼搏奋进,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服务于广大患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与海信合作的课题获国家科技部领导高度评价

8月18日下午,在青岛市科技副局长盖健、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等相关人员陪同下,国家科技部社发司的马燕合司长前来海信集团考察我院与海信共同合作研发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并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马司长听取了我院董?副院长作的课题进展汇报,该课题是国家科技部2013年正式立项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是我院的董?教授,联合国内12家知名医院共同研发。 目前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已完成肝脏部分开发,研发出海信双子医学影像重建及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肝脏和多种血管的自动分类重建算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技术创新,成功应用于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切除等复杂、高难度手术,案例在中国第五届PACS大会发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及报道。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准备进行肝胆胰、颅脑、头颈、口腔颌面、脊柱、泌尿系统、胃肠及数字化手术室相关设备的开发,成为面向身体各个器官的全临床领域的手术辅助系统与创新性医疗设备,集计算机软件工作站与硬件辅助设备于一体,形成一整套的医学图像重建和计算机辅助手术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的术前解剖重建、术中精准导航以及教学演示等功能,并实现产业化。 海信医疗设备公司的高川总经理与陈永健工程师对设备的研发现状与产业化前景进行了汇报。马司长高度评价了课题的先进性与产业化前景,指出与国家的产业目标符合,应该瞄准中高端产品,成为国内影像医学设备的领军者。 青岛市科技局盖健副局长、农社处刘建新处长一同听取了汇报,并对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能抓住机遇,为我市数字医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契机。作为我院的第一项国家重大课题,其顺利实施不但能获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助力医生、造福患者,给我院带来极高的声誉,而且将开辟我国数字医疗产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家的产业升级,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典范。(科教部 袁荣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