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中央医院

六旬老人昏迷晕倒 医生大脑深处“夹瘤”救命

时间:2013-10-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日前,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位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患者。据悉,独立开颅夹闭该部位动脉瘤在焦作市尚属首次。

  五天前,温县的郭女士突发意识障碍,陷入深度昏迷,家人将郭女士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经五天治疗,疗效欠佳而转入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神经外科(脑外科)。入院后急诊行头颅CTA检查,5分钟后,CTA检查结果显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温县当地医院的影像资料和中央医院头颅CTA的检查结果,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景龙确诊郭女士所患疾病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尖动脉瘤与其他动脉瘤不同,它长在大脑最深处,手术难度非常大。如果说做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是在走平地,那么做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就如同爬山顶,难度可想而知。”张景龙形象地比喻道。

  “选择介入栓塞治疗,需要1-2周的等待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失去救治机会;若选择手术,靠自己的力量可尽早尽快实施,但该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患者68岁的高龄也增加了该手术的风险。”张景龙说。经和家属充分沟通,患者儿子选择了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抢救患者的生命刻不容缓,张景龙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心肺肝肾等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并反复阅读患者的头颅CTA片子后决定手术方案可行。经精心的术前准备(包括术中各种可能发生情况的应付策略),于患者入院第二天,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张景龙和其团队采用“翼点结合颞下入路”为患者实施“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手术历时约5小时,成功地夹闭了动脉瘤而且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基底动脉尖动脉瘤长在人体大脑深处——脑干的腹侧,手术的难点不仅在于动脉瘤位置深、暴露困难,而且动脉瘤周围结构极其重要——一旦损伤,后果不堪设想。要想夹闭该部位动脉瘤,手术者不仅要有精准的局部解剖知识,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而且还要有常人不具备的胆识。”张景龙如是说。“手术很顺利,我们成功地征服了这个随时可能夺取患者的恶魔,目前患者正在平稳的恢复”张景龙如释负重地告诉记者。

  动脉瘤手术是对神经外科医生极具挑战性的手术,手术风险极高,尤其是难度更大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张景龙勇敢地走上了手术台呢?当笔者向张景龙询问时,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首先是技术有保障;再者,就是病人家属近乎祈求的眼神,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应该是做为医生要具备的强烈责任感吧!”

  张景龙说,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又叫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这类肿瘤长在脑干腹侧,发病率低,但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手术难度也非常大。张景龙提醒广大患者,一旦出现突发性头痛、剧烈恶心甚至意识不清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危及患者生命。 

医院动态

更多 >

焦煤中央医院成功独立开展急诊PCI术

日前,中央医院心内科成功独立运用急诊PCI术救治了一位心肌梗塞患者,目前,该患者已经顺利康复出院。 急诊PCI术,是指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12小时内进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首先在心脏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找出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及其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植入支架,使闭塞的血管得以再通,梗死相关心肌得以及早的再灌注和功能恢复。可以说,急诊PCI术为挽救急性心梗垂危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一条绿色通道。 我院抢救的患者为焦作市民刘女士,6月23日早晨8点多,刘女士被家人送到了我院心内一区,“患者当时呻吟不止,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心内科主任周俐回忆说。经检查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且胸痛症状明显,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幅度大,具有急诊PCI指征,运用急诊PCI术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周俐说。在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之后,周俐和医务人员一起对患者进行急诊PCI术,手术完成的很顺利。 据了解,治疗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溶栓,但药物溶栓容易导致相关心肌细胞坏死,会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我院成功开展的急诊PCI术可以相对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充分体现了我院整体技术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