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四病区静脉溶栓成功救治脑梗死患者

时间:2014-07-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神经内科四病区采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法,成功救治一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接近正常,顺利出院。

  52岁的男性患者席某,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每次持续数分钟,共发作10余次,发作后可完全恢复正常,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等,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7月1日中午12点多,患者突然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发作时右手不能持物,肢体上抬困难,不能行走,伴有言语不清,约10余分钟完全恢复正常,间隔5~6分钟后再次发作1次,持续约10分钟后完全恢复正常,并于下午2点左右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不能缓解,遂于下午4点钟左右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神经内科四病区主任孔庆霞接诊后查体:神志清楚,混合型失语,右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右上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右巴氏征阳性。考虑为急性脑梗死,评估后适合急性溶栓治疗,立即联系磁共振室开通绿色通道行磁共振检查。颅脑磁共振结果示:颅脑MRA符合脑动脉硬化表现、左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明显;左侧额叶、颞叶、岛叶、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基底节多发新近梗死灶;轻度脑萎缩。患者磁共振后离溶栓时间窗还有1个半小时,科室立即联系监护室病房并通知溶栓小组,启动溶栓应急预案机制,值班医生争分夺秒赶至监护室一病区,进一步完善患者相关检查,孔庆霞主任、监护室杜西亚医生及溶栓小组成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

  患者在整个溶栓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适,治疗后第二天神经系统查体显示,除右侧鼻唇沟稍浅外无其他阳性体征,患者由监护室转入神经内科四病区病房给予精心照护。患者7月7日顺利出院,现行走自如,交流正常。

  神经内科四病区自2012年开展溶栓治疗以来,有效减少了溶栓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愈后生活质量。目前,科室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了各种疑难病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诊治水平。

  相关链接: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危害。在我国,急性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6.35%,其中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占60~80%。是中老年人最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因此,长久以来对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是医药界尤其是神经科学界的重大科研内容,也被列为历年来的国家攻关课题项目。

  溶栓治疗是当今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最主要研究课题,约80~90%急性脑梗死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而溶解血栓可特异性地逆转此病理过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就是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减少或避免脑功能的缺损。

  溶栓治疗是唯一能迅速使闭塞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发病3小时内绝大多数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发病3~6小时大部分溶栓治疗可能有效;发病6~12h小部分溶栓治疗也可能有效。“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我院神经内科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目前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前循环的急性梗死为4小时,后循环的急性梗死科延长至6小时。同心协力,让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就诊,得到有效的治疗,减轻致残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