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杨甫德院长做客人民网

时间:2014-07-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7月21日下午15:00,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将做客人民网谈新形势下医院舆情管理工作,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的影响及作用,以及如何加强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步伐、作为首都优质医疗单位如何在一体化中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解答。

  访谈内容如下: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的访谈节目,今天在演播室我们为大家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先生。我们欢迎一下杨院长。

  [杨甫德]: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杨院长,今天主要和大家围绕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我们一起谈一谈现在医疗舆情管理方面的工作。首先请你介绍一下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历史发展情况。

  [杨甫德]:北京回龙观医院是一所比较老的医院,1958年建院,目前成为北京市属的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也是北京大学的教学医院,还是中国跟法国唯一一所精神卫生的合作友好医院。那么我们也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心理学教学医院,承担着大量的心理卫生、精神卫生培养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

  [主持人]:我们知道今年7月份也就是这个月的月初,7月4号到5号华北地区第十二届精神医学研讨会暨院长论坛在北京召开,那么在这个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的大背景下,华北地区精神卫生联盟的成立你觉得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对于医疗体系来讲?

  [杨甫德]:这个联盟确实很有意义,你看它叫第十二届华北地区精神医学研讨会暨院长论坛会,大家我们又叫首届精神卫生联盟成立,实际上我们之前的十一届都是自发的三市两市之间的纯学术交流,今年我们第一次成为了一个正式的组织,就是北京健康管理学会下属的华北地区精神卫生联盟,所以我们现在是一个正式被批准的社团组织。

  [杨甫德]:那么我们这个组织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华北地区三省两市一百多位院长每年召开一次专门的围绕医院管理,围绕精神卫生学科发展来做院长论坛,同时我们每年会有300多位医生来专门参加学术研讨,推进精神卫生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健康促进等等方面的学术活动。

  [主持人]:所以说虽然这个华地区精神卫生联盟是今年第一次提,但是像这样的研讨会跟院长论坛会,却已经有12年的历史了,它应该一直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杨甫德]:没错。所以现在在京津冀的号召之下,我们又觉得我们华北联盟的成立更是有特别地必要,因为北京的卫生资源特别雄厚,技术力量也特别强大,所以我们现在依托像我们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这三家医院都是卫生部的十强单位其中的三家单位,所以我们希望借助北京的医疗技术,尤其是在精神卫生预防诊断治疗康复这些方面推进,像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这些地区,希望他们能够享受到北京的医疗资源,尤其是高水平的医院资源,也希望我们这个资源能够在三省两市京津冀这个平台上大家共享,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医疗技术能够尽可能标准化,让我们发达地区不一样的水平能够通过这个联盟的平台,让技术标准化,同时我们也希望在精神卫生这个管理领域能够更加规范一些,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辐射,能够管理的更加规范。

  [主持人]:所以说在这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背景下,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这样一个背景,我听了你的表述之后,感觉非常地有意义。那么您觉得我们应该在这样一个协同发展的背景之下,怎么样加强医疗一体化,我们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杨甫德]:对,确实我们也很多想法。比如说因为京津冀平台,包括华北地区三省两市这样一个资源是不均衡的,因为我们牵扯到医疗资源能不能共同使用,缓解北京地区的看病难问题。实际上像三省两市到北京来就诊的人群相当多,因为它地理位置比较接近,同时他又确实希望享受到首都高服务的医疗水平,那么如果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合作,让我们医务人员能够下沉到北京以外的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这些地区去,实际上可以让当地居民不用进京去享受到北京的这种医疗卫生服务。

  [杨甫德]:第二我们也是想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比如说我们通过这种学术交流会和院长论坛会,可以培养一批人,让他们慢慢的掌握比较好、比较高的技术,这是第二点。

  [杨甫德]:第三点,我们也希望能不能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一对一纵向指导。比如说由回龙观医院负责几家河北地区的医院,由安贞医院负责几家,这样的话我们形成这种纵向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技术指导,直接的帮扶。

  [杨甫德]: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京津冀这个平台上开展绿色通道,比如说地方有些特殊的病人,疑难重症的患者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处理这样一些特殊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比如说远程会诊,比如说视频查房,也可以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干预。

  [主持人]:所以我想北京回龙观医院作为首都优质的医疗单位,他在这样一个精神卫生联盟的体系当中,还是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也北京回龙观医院是华北地区精神卫生联盟的秘书长单位。首先我想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秘书长单位会承担什么重要的角色?

  [杨甫德]:这个秘书长单位其实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负责这个协会的日常工作,因为它每年就是开一次年会和院长论坛会,所以平时怎么样让这些专家发挥更好的作用,怎么样让这三省两市所有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包括我们刚才谈的会诊、绿色通道、专家讲座、查房都需要通过秘书处帮助协调和干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会组织常委会,通过常委多次的讨论,能够明确我们这个平台的建设以及讨论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所以秘书长单位是整个桥梁和常设的办事机构,所以我们华北联盟的很多事情都是要通过我们秘书长单位来进行运作。

  [主持人]:那它平时要承担工作,其实也是非常多,非常繁的。

  [杨甫德]:没错,最主要的联络、协调、规划、制定方案,同时联系专家,解决不同单位之间的一些工作需求或者是学习、培养人才的需求。

  [主持人]:杨院长刚刚我们除了谈到像华北地区精神卫生联盟这样的一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当中所成立的一些重要作用系统和单位,刚刚你也给我们强调了一个现在看病贵和看病难的话题,现在老百姓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已经一个社会各个阶层探讨的问题,请您作为专家分析一下,为什么老百姓觉得我看病很难,可是医生觉得我工作很累,这两者之间应该怎么样去协调,究竟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

  [杨甫德]:这是一个特殊的话题,确实是每个人回避不了的话题。尤其是作为医务工作者每天面临这样的状态,我们自己确实体会医生很辛苦,特别累,完了我们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好像有时候不太被人理解,甚至于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那样一种事件的发生。

  [杨甫德]:我自己感觉有几个因素。第一个最大的因素,是我们每个人的角色定位,就是医务人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患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不是很清楚。比如说,我们医务人员,我们总是在救死扶伤,我们总是在解决患者的痛苦,我们总是急患者之所急,这些角色我们一定要尽到位。但是患者有没有想象,我们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也一定是有限的。我们医生从来也不敢说自己包治百病,只要到医院来就能把所有的病解决,我们的目标是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实际永远会有差距的。所以这是第一点,我觉得我们双方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清楚,一定要准。

  [杨甫德]:第二点,就是医患之间一定要有高度的信任。就是患者说什么,我们要高度信任他,认可他,慢慢的去理解他,就是换个角度去想,这样会对我们的患者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你才会更多的体会到患者得了病之后求医的那样一种特殊的心境和内心痛苦的感受,以及着急治好的急切心情。

  [杨甫德]:但是我们的患者也需要去换位思考,我们的医务人员,比如说他从早上八点上班,比如我一直就是八点上班,完了看病的那一天,出门诊的那一天,我大概一般会看到下午两点,在这之间从来不会去上厕所,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医生一分钟都没有离开,一直在看病,当然还会有相当一部分挂不上我的号,看不上我的病。就是说我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把半天看成两天,我做不到。所以患者有时候也要想医生他也是在尽力的给患者看病。但是确实因为我们这种就医的现状,我们解决不了太多的病人。这是第二点。就是医患之间互换角度去看,最重要的增加信任感,如果你把你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一个你自己都不信任的人,你自己会舒服吗?你也不舒服,你可能也不会放心。就像我们大人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不放心的人会看护,我想你也不会这么去干,干了之后你也会有心理负担。这是第二点,就是医患要换角度去想。

  [杨甫德]:第三点,一定要意识到,我们的医疗技术是有限的,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到了医院就一定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同一个病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都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诊断、治疗、愈后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出入,有一些差异,所以这是第三点。

  [杨甫德]:第四点,就是医疗服务一定要做到个体化、人性化这种服务。只有这样,双方才会更容易接受,而且要尽可能地沟通多一些,就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医生要多跟患者说几句话。当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患者能够多听医生说几句话,就是相互之间要多一些交流和沟通,这样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其实你刚刚说的这四个方面,无论是对于医生来讲,还是对于患者来讲,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意义。但是我想您作为医院的院长,对于你的医生,对于他们来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一定会有很多方法,能不能给我们的网友讲讲。如何去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有什么方法吗?

  [杨甫德]:其实我觉得我们的医生积极性确实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因为让医生有积极性,我们的医改才会成功,我们所有的预期效果才有可能实现。因为在医疗服务里面医生是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杨甫德]:怎么样让医生能够有积极性,我本人所在的医院大概有一些考虑。第一是让我们医生真的是能够有价值感,就是医生一定要感觉到自身有价值。当然这种价值要多方面的来源,比如说有合理的报酬,比如说有自我发展的这种平台和空间,比如说他能够得到领导以及周围同事的尊重,甚至社会公众和广大患者更多的认可。比如说文化建设当中能够强调医务人员是一线,在医院工作中以一线为中心,完了一线以病人为中心,这样一些文化建设的理念。当然我们还希望他能够有更多的疏解自己压力的一些渠道,比如说我们在院内成立职工减压房,我们职工压力很大,他可以到减压房进行减压。比如我们有工会牵头做健康修养活动,里面有工休假,以工会的形式组织大家出去放松一周的时间。比如我们每个职工的生日,我们都要记住,我们部门和人事部门需要记住,人性关怀。比如他经常会受到一些意外伤害,我们要给他参加各种保险,来保障他们假设出现一些意外之后,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我相信就是这些东西目标是让医务人员成就自身的价值,没有过滤或者少有过滤去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好。否则,他自己带着情绪,他很难去全身心的为他的患者做好全面的服务。

  [主持人]:杨院长,其实我们现在看整个媒体,包括社会上的一些声音,我们会发现医患矛盾通过媒体的放大之后,有可能会恶化它最后的结果,所以我们也想知道现在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是否做好舆情工作对于医院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你怎么看待新时代下的舆情管理工作。

  [杨甫德]:这个问题特别好,舆情问题我个人认为高度,我们当然希望好的事情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让大家都有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