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心理科 (共23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目前共有在职人员36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11人。科主任一名,室主任2名,病区主任2名,护士长2名。全科现使用床位32张,可扩编为50张,设有心理治疗病房、心理治疗室、心理测查中心、和一个有心理治疗特色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病房。心理治疗病房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约200多人次。
  二、医疗特色
  1、心理疾病诊治:心理科是全国最早开设开放式心理治疗病房的医院,是回龙观医院的特色科室,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了许多国内外罕见病及少见病。对多种疑难病例的诊治形成成熟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每年寒暑假留学海外的学子都返回我们心理科接受住院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2、儿童少年心理科病房(儿科病房)于2013年底成立。 现设床位20张。儿童开放病房能为患者提供较为宽松的活动空间及接近现实生活的环境与条件,患者将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尊重。儿科病房是我院为满足患者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专门设置的病房,是国内唯一开放儿童病房。该病房的服务对象是患有学校恐怖症、儿童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以及童年情绪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等各类患者,病情适合住开放病房,并对病室和服务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当患儿收住该病房后,患者将享有:独享的病房并有陪护床、电视、空调、独立的卫生间等设施。所有患者均可由亲友全程陪护,住院1周以后,若病情允许,患者可由家属伴随,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外出。
  3、各种心理治疗方法:中国式森田疗法是我国针对心理疾病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已有近20年的治疗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放松催眠治疗、团体治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百花齐放,为患者提供多种心理治疗选择。
  4、心理测查中心:是全国心理测查方面最权威的机构之一,每年接受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医学、心理专业硕博研究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来中心学习和培训。
  三、医学教育
  从2002年开始主办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高级研修班,每年举办1-2次高级研修班课程,至今已经举办了15届。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每年参加的学员达到50-100名。同时心理科还承担北京大学和河北联合大学心理系本科班和二学历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的实习和教学任务,从2012年开始我科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合作举办中法精神分析学习培训班,至今已经进行三期培训工作,并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培训教材。
  四、科学研究
  从成立心理科开始,我们对神经症患者的心理问题逐步有着深入的研究,有关神经症特别是强迫症的森田治疗临床研究多次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张向阳博士主持)。同性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一文获得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每年有许多研究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每年我科人员受邀参编心理学科专著,并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变态心理学》,也独立出版心理学专著和编译教材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样确认自己患抑郁症
杨乐金
回答: 抑郁症可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由精神科医生通过临床访谈和量表评估完成。抑郁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应激事件、慢性疾病或人格特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光照疗法、运动调节及社会支持等方式改善。 1、情绪持续低落 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空虚绝望且持续两周以上,可能伴随无端哭泣或情感麻木。这种情绪与普通心情差不同,不会因外界积极事件缓解。医生会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严重程度,必要时建议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 2、兴趣减退 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甚至回避社交与基本生活照料。部分患者会出现快感缺失症状,即体验愉悦感的能力下降。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重建兴趣联结,严重时需联合米氮平片等调节多巴胺受体的药物。 3、睡眠障碍 表现为早醒后难以入睡或过度嗜睡,睡眠质量差导致日间疲惫。褪黑素分泌异常是常见生理基础,可通过阿戈美拉汀片等调节睡眠节律的药物改善,同时需配合睡眠卫生习惯调整。 4、食欲改变 体重短期内骤增或骤减超过5%,可能伴随暴食或拒食行为。这与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紊乱有关,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躯体疾病,必要时使用盐酸曲唑酮片等改善进食紊乱症状。 5、自我否定 产生强烈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甚至出现自杀意念。这种认知扭曲需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医生可能联合使用舍曲林片与奥氮平口崩片稳定情绪,同时需要家属加强监护防止自伤行为。 日常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建议记录情绪变化日记供医生参考。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伤害自身念头,须立即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社会支持系统对康复至关重要,家属应避免责备态度,协助患者坚持治疗计划并定期复诊评估。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