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精神病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精神科、临床心理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北京回龙观医院是一所大型公立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是首批获得国家精神病临床重点专科的单位。医院位于北京市德胜门外,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设置病床1369张,现有职工1200余人,是北京市卫生局直属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大学教学医院、中法友好合作医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学教学医院、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北京市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医院设有普通精神科、临床心理科、精神病康复科、老年精神病科、心身医学科、精神病中西医结合科、社会工作科、司法精神病鉴定科、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等15个专业科室。医院承担着北京市乃至全国疑难及急重精神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健康促进工作,逐步形成了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依赖、睡眠障碍、性心理、精神康复、老年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评估、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精神医学研究、艺术行为治疗、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等10余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诊疗项目及科室。

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技术队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和973、科技部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等重大科研项目54项,已取得卫生部、市科委科技成果奖42项。由我院独创的心理CT远程网络诊断系统获得两项国家专利。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我院。

医院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功能。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每天24小时全天候为百姓提供服务,目前已接听来电17万人次,处理了6000多次高风险来电。医院心理危机救援队伍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内蒙乌海矿难、海地维和遇难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等国家特大自然灾害和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

多年来,医院与教育系统、公安系统、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合作,先后建立“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指导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与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同时还建立了“监狱警察心理健康促进基地”、“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重塑基地”和“农民工心理健康学校”,逐渐形成了医校、医警、医检、社区、院际间以及农民工学校等各种合作模式,为促进百姓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北京回龙观医院职工始终秉承着爱、献、严、勤的医院精神,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构建和谐医院两个着力点上,不断完善医院制度建设与质量管理、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发展、医院文化建设三大体系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临床疑难急症患者治疗、精神残疾职业康复、精神医学基础研究与心理咨询、治疗培训等四大特色,用诚信、仁爱、求实、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为创建一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而不懈努力!为人民的精神健康保驾护航!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样克服焦虑紧张
杨乐金
回答: 克服焦虑紧张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社会支持等方式实现。焦虑紧张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压力、心理创伤、慢性疾病、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有关。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情绪,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适量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快走或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适合日常进行。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避免神经兴奋性增加,用淡茶替代浓咖啡更有利于情绪平稳。 2、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通过记录焦虑日记可追踪触发因素。正念训练如呼吸冥想能增强当下觉察力,每天练习10分钟可降低身体应激反应。暴露疗法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逐步接触恐惧源,适用于特定场景引发的紧张。 3、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帕罗西汀片适用于长期焦虑管理,需持续使用数周见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能快速缓解急性发作,但不宜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可控制躯体症状,特别适合伴随心悸手抖的情况。 4、物理疗法 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神经活动,对药物无效的顽固性焦虑可能有效。生物反馈训练帮助学习控制生理指标,仪器监测下的呼吸训练效果更显著。温水浴或按摩能放松肌肉紧张,配合薰衣草精油使用可增强镇静效果。 5、社会支持 参加焦虑互助小组可获得情感共鸣,团体分享能减轻病耻感。家人参与治疗过程有助于建立支持系统,共同学习放松技巧效果更持久。宠物陪伴能增加催产素分泌,抚触动物时心率会自然下降。 建立稳定的日常作息是管理焦虑的基础,保证7-8小时睡眠能维持神经功能稳定。饮食上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南瓜子,避免高糖饮食造成的情绪波动。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效果较好。学习腹式呼吸技巧,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的循环能快速平复紧张。长期焦虑影响生活时应及时寻求心理科或精神科专业帮助,避免自行调整无效后症状加重。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