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北京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共有两个精神科病房,固定床位120张。其中男病区1个,男女混合病区1个。同时有中西医结合门诊、针灸治疗室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室,目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十二五”康复科重点专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精神医学研究所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中心。
  目前在职人员总数57人,科主任1名,病区主任2名,护士长2名;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2人;专业技术职称方面,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32人。
  中西医结合科秉承“精诚、上善、传承、创新”的科室文化精神,为广大患者提供温馨、个体化的优质服务。
  二、医疗特色:
  1、收治对象:
  主要收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及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等。
  2、治疗特色: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除了采取精神科常规西医西药治疗外,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治疗项目:
  ⑴.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发挥“西药起效快,中药治根本”的双重优势,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以达到迅速改善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尽快走向痊愈的目的,并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⑵.针灸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抑郁症、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效,
  ⑶.耳穴治疗:可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减轻与服抗精神病药有关的便秘、血糖增高、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⑷.中医心理治疗:中西医结合科原创的“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经穴情绪释放技术”等中医特色心理治疗技术,对各种情绪障碍、心理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⑸.中医康复:开展“中医传统减压放松疗法”、健身气功“八段锦”、瑜伽等特色项目,这些康复项目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非常适于精神障碍患者习练,深受患者欢迎。
  ⑹.中医音乐治疗:根据宫、商、角、徵、羽五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使患者宣泄内心情感,纠正错误认知,得到愉快的心情感受,实现治病养生和疾病康复的目的。
  ⑺.中医体质辨识:研究表明,体质可分、体质调、体病相关,不同的中医体质的易发疾病以及调理、养生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应用独特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针对不同的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康复及健康指导方法,突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医学教育:
  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河北联合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等高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承担国家级、区县级以及院内继续教育项目,经常参加社区、电台等各种健康宣教活动。
  四、科研情况:
  目前科室承担局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课题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室人员发表精神、心理以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学术论文50余篇。
  五、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闫少校:科主任,副任医师,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等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出诊时间:每周三在院区门诊出诊。
  赵克新: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的治疗及精神病司法鉴定。出诊时间:每周二在院区门诊出诊。
  甘明远: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等精神科疾病的治疗。出诊时间:每周五在院区门诊。
  李春秋:副主任医师,心理学硕士,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等精神科疾病的治疗及心理治疗。出诊时间:每周四在院区门诊。
  六、联系方式:
  22区医生办公室:62715511-6437
  23区医生办公室:62715511-6402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