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医院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

时间:2008-07-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微创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外科发展的方向,微创外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传统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格局,随着医学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化,给予患者心理和生理上最大限度的康复已成为外科治疗的终极目标。微创外科因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而广为接受。

  自1991年美国医生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大肠癌根治性切除以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设备的完善,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不仅能完全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根治标准,而且创伤小、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野清晰,在临床上不断推广。但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目前外科医师对于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的根治性尚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否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及早期报道的切口种植问题。

  淋巴结清扫情况:淋巴结能否彻底清扫是衡量手术彻底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大量文献报道,在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和数量上无差异显著性。据郑民华等报道,47例腹腔镜手术和113例开腹手术大体病理检查在肠段切除长度、直肠癌手术肿瘤距下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总数及各站淋巴结检出的转移淋巴结阳性数目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腹壁小切口与穿刺孔的肿瘤种植问题:自1993年报道腹腔镜手术切口肿瘤种植问题以来,腹腔镜手术造成切口种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早期,腹腔镜组的切口和穿刺孔的肿瘤种植率高于开腹手术组(1%左右,有报道最高达21%)。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保护措施的提高,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切口和穿刺孔的种植率明显降低,有的已无明显差别。腹腔镜切口种植原因与早期不规范的手术操作引起肿瘤细胞脱落、切口保护不好、器械的污染、无瘤观念差等因素有关。腹腔镜手术规范操作并不增加腹腔内肿瘤细胞的脱落及器械的污染机会,术后近期随诊也没有发现切口种植的发生。术中规范无瘤操作、正确使用切口塑料保护袋是减少切口种植的关键。

  手术并发症:除具有开腹手术的所有并发症外,还具有腹腔镜手术本身的操作特点所导致的并发症,如:肠管烧灼伤、输尿管和重要血管损伤、不易控制的骶前血管丛出血、穿刺孔疝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和手术者的经验、手术例数密切相关,也与手术器械的种类和质量有关。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临床研究现状:腔镜手术近期结果肯定、术中肿瘤根治性与开腹组相似;术后恢复较开腹组快,主要体现在镇痛药使用少、肠道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从术中肿瘤根治性可以推论远期结果应当相似。远期结果尚需等待多中心研究结果。

  北京地区的腹腔镜事业应该迅速发展,多家医院已经开展了此项技术,一些医院已经形成了规模。顺义区目前只有我院普外二科开展了此项目,需要大力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必将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金标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何洁
回答: 宝宝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脱水等。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需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 宝宝细菌性痢疾早期常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可能伴有畏寒或寒战。发热与细菌毒素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关。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惊厥,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同时配合物理降温。 2、腹痛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左下腹,呈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志贺菌侵袭肠黏膜导致炎症是腹痛的主要原因。家长可轻柔按摩宝宝腹部缓解不适,严重时需就医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解痉药物。 3、腹泻 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每日可达10-30次,粪便量少且含血丝或脓液。肠黏膜溃疡出血和炎症渗出导致特征性粪便改变。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避免使用止泻药蒙脱石散等掩盖病情。 4、里急后重 宝宝会出现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坠胀感。直肠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排便反射异常。家长需保持宝宝肛门清洁,使用温水清洗后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臀红。 5、脱水 严重腹泻呕吐可能导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家长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尿量,轻度脱水时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宝宝细菌性痢疾具有传染性,家长需做好餐具消毒和手卫生,患儿粪便用漂白粉浸泡后处理。恢复期给予清淡饮食如米汤、软面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意识改变等严重表现,需立即急诊救治。所有抗菌药物如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或耐药。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