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医院

我院心内二病区开展希氏束起搏器植入技术

时间:2014-07-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我院心内科二病区,锐意进取,不断学习,积极开展临床医疗新技术。日前,在科主任张虹教授的带领下,以王海雄主治医师为主的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省内成功独立完成2例希氏束起搏的起搏器植入技术。1例为男性患者,76岁,心房纤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另外1例为女性患者,56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现两例患者均已顺利康复出院。希氏束起搏的起搏器植入技术是目前国际最新的起搏器植入技术,为省内广大患者今后在我院能接受一流的起搏器植入技术带来福音。

  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应用已有50多年历史,是治疗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该技术使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跳缓慢患者的生存寿命大大延长。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活动是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首先激动心房使心房收缩同时沿特定通路传至心房与心室交界处,再沿着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氏纤维系统快速下传。心脏激动顺序为心室底部向心尖及间隔部向左右心室传导,使左右心室肌肉同时激动,同步协调一致收缩。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是保证心室泵血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心脏起搏电极导线植入位点是右心室心尖部,这样心脏激动顺序就变成右室心尖逆向至右室心底及室间隔向左心室传导,使右心室先于左心室非同步收缩和舒张,容易并发二尖瓣反流,血流动力学损害。国内外大型临床研究认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有增加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的风险。近年来,选择性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由于其传导顺序接近于正常,有效减少了心尖部起搏带来的一些弊端,但是由于起搏位点仍然在心肌组织,心电信号由肌肉之间传导,仍然滞后于正常的希氏束——左右束支及蒲肯野氏纤维系统,依旧会出现左右心室的收缩不同步,可能造成远期的心功能下降。

  希氏束起搏可使心脏的电和机械激动顺序符合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保证心脏电传导顺序及血流动力学最大程度地模拟心脏的正常状态,所以,理论上,希氏束起搏是最好的心室起搏部位。对于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尤其是预期心室起搏依赖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甚至具有三腔起搏器植入指征的部分心衰患者,均可以通过希氏束起搏治疗,达到左右心室再同步化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是较右室起搏更加理想的起搏方式。目前,希氏束起搏新技术仍然存在电极导线定位和固定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以及起搏阈值高等问题,国内仅有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北京阜外医院等少数医院开展此项新技术。 

医院动态

更多 >

拥军爱属暖人心

为纪念“八一”建军节,近日,我院团委再次组织志愿者与社区办共同前往63717部队,为“航天测量卫士”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志愿服务活动。   当天,来自我院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耳鼻喉科、骨科、内分泌科、急诊、心内科及泌尿外科的7名志愿者为现场的官兵及家属进行义诊和健康讲座。首先由急诊科的两名志愿者开展了急救常识培训,包括心肺复苏和溺水、触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让官兵们学到了一些自救或救护他人的简单技能,现场官兵们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很快的掌握了动作要领。随后骨科志愿者就骨科常见疾病诱因、临床表现、包扎固定、搬运伤员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健康讲座,并针对每位战士的问题和疑惑给予现场解答和建议。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共为100余名官兵及家属进行了义诊与保健指导,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63717部队主要担负火箭、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量任务,他们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努力提高测量跟踪精度,圆满完成了6次“神舟”飞船和100多次卫星、火箭发射的跟踪测量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军委曾记集体一等功。   今后,我院与63717部队将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大家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战友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宫颈口短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宫颈口短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多次宫腔操作、宫颈机能不全、炎症感染、激素水平异常等原因引起。宫颈口短通常表现为妊娠期早产风险增加、反复流产等症状,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先天性发育异常 部分女性因胚胎期苗勒管融合不全导致宫颈结构先天较短,可能伴随子宫畸形。此类情况可能无典型症状,但妊娠中晚期易发生宫颈无力扩张。建议孕前通过超声评估宫颈长度,妊娠期定期监测,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预防早产。临床常用黄体酮胶囊或地屈孕酮片辅助维持妊娠。 2、多次宫腔操作 人工流产、清宫术等反复器械通过宫颈管可能损伤宫颈纤维组织,导致瘢痕形成缩短宫颈。此类患者可能伴有月经量减少、继发不孕等症状。治疗需避免再次宫腔操作,妊娠后需加强宫颈长度监测。对于既往有中期流产史者,可预防性使用安宝片抑制宫缩。 3、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比例失衡会导致宫颈软化过早扩张,常见于妊娠16-28周无痛性宫口开大。典型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伴下坠感。确诊后需紧急宫颈环扎,术后配合盐酸利托君片抑制宫缩,绝对卧床至妊娠34周。 4、炎症感染 慢性宫颈炎或支原体感染可能破坏宫颈基质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缩短。常伴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性交后出血等症状。急性期需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感染控制后可通过宫颈扩张术改善功能。 5、激素水平异常 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孕激素不足可能影响宫颈胶原代谢,导致宫颈过早软化缩短。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合并月经紊乱、痤疮等症状。治疗需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妊娠后补充黄体酮胶丸维持宫颈张力。 建议存在宫颈口短的女性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站立,妊娠期每2周监测宫颈长度变化。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增强胶原合成。出现阴道流液或规律宫缩需立即就医,避免盲目使用宫缩抑制剂。非孕期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