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遗传性乳腺癌

时间:2014-04-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1. 遗传性乳腺癌的概念、特点分类:

  首先说明两个概念,家族性乳腺癌与遗传性乳腺癌。家族性乳腺癌是指某些有家族聚集倾向的乳腺癌,不一定有遗传性。遗传性乳腺癌指患者的乳腺癌相关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且,这种改变获得了传递给后代的能力。

  这两个概念的范围大小呢?家族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20%-25%,其中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可见遗传性乳腺癌是家族性乳腺癌的一部分。下面重点介绍遗传性乳腺癌。

  为使各位尊敬的读者加深对遗传性乳腺癌的认识,先简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

  1. 发病年龄早,占30岁乳腺癌的25%~35%。

  2. 双侧乳腺患乳腺癌的比例高

  3. 伴发其他恶性肿瘤的比例高。

  4. 遗传性乳腺癌与明确的基因突变有关。其中最多见的是BRCA-1,BRCA-2相关性乳腺癌。这里的BRCA-1,BRCA-2指的是两条基因。

  5. 其它的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包括:Li-Fraumeni综合征,Cowden's综合征, 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征(AT)等。

  下面从BRCA-1,BRCA-2相关性乳腺癌和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两方面分别叙述遗传性乳腺癌。

  2. BRCA-1和BRCA-2突变相关性乳腺癌;

  请别忘记BRCA-1,BRCA-2指的是两条基因,先简述着两条基因的发现史。1992年Hall等人发现17号染色体长臂与家族性的乳腺癌和卵巢癌有很大的相关性,1994年Miki等人在此位置上鉴定了BRCA-1基因,1995年Wooster等人又发现了第二个与乳腺癌高度相关的基因BRCA-2,位于13号染色体上。在年龄小于45岁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的突变高达70%。在乳腺癌和卵巢癌高危家庭中,有10%-20%的成员有BRCA-2突变。这些发现将为癌症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的策略。

  但困难的事,虽然对于BRCA-1,BRCA-2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但因两基因的突变有很多种类,且突变的位点遍布整条基因。找不到固定突变的“热点”,这为普查带来很大困难。这也是当前不能开展遗传性乳腺癌普查的原因。

  BRCA-1,BRCA-2都是抑癌基因, BRCA-1和BRCA-2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别是BRCA-1蛋白,BRCA-2蛋白,这两个蛋白与双链DNA损伤修复有关,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BRCA蛋白都能参与DNA损伤的修复。BRCA-1,BRCA-2突变后,这种修复功能受限,DNA损伤的修复功能下降,可致乳腺癌。

  3. 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及其易感基因

  3.1. Li-Fraumeni综合征

  一半以上的Li-Fraumeni综合征家族携带有p53基因突变。此类患者经常发生软组织肉瘤、骨肉瘤、乳腺癌、脑肿瘤、白血病和肾上腺皮质肿瘤,少数有肺癌、前列腺癌及恶性黑色素瘤。p53基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乳腺癌易感基因。

  3.2. Cowden's综合征

  包括与乳腺癌伴发的多发性错构瘤、口腔乳头瘤病、肢端角化症、甲状腺腺瘤和胃肠道息肉。已知PTEN基因是 Cowden's综合征的易感基因。

  1.3. 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征(AT)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纯合子易患非何杰金淋巴瘤和乳腺癌,有报道称杂合体携带者较普通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大5倍。

  4. 普查(定期检查)

  普查是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基础。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有遗传性乳腺癌的可能)高危妇女尤为重要。常用的普查方法有乳腺自我检查、临床乳腺检查和B超、钼靶摄片等。建议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有遗传性乳腺癌的可能)高危妇女应定期(3-6月)到医院复查。

  5.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性乳腺切除和口服三苯氧胺(他莫昔芬)等。

  6.问题与展望

  许多遗传性乳腺癌的易感基因的发现毫无疑问地是一个巨大贡献。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疾病的理解进入到分子水平。它将最终改变那些有遗传性乳腺癌可能的妇女的诊断和治疗。人们将不是在疾病发生时而是在疾病发生前采取干预措施。但达到这些理想目标仍有诸多困难。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基因等技术逐步应用于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医院动态

更多 >

上海市肿瘤医院近期停诊信息

近期专家停诊信息大肠外科:彭俊杰 2015-12-23至2015-12-23 专家停诊放射诊断科:刘权 2016-01-08至2016-01-08 专家停诊放射诊断科:刘权 2016-01-15至2016-01-15 专家停诊放射治疗科:俞晓立 2016-01-20至2016-01-20 专家停诊核医学科:胡四龙 2015-12-18至2015-12-18 专家停诊乳腺外科:余科达 2015-12-22至2015-12-22 专家停诊头颈外科:王玉龙 2015-12-21至2015-12-21 专家停诊中西医结合科:程琳 2015-12-24至2015-12-24 专家停诊中西医结合科:程琳 2015-12-29至2015-12-29 专家停诊中西医结合科:程琳 2015-12-31至2015-12-31 专家停诊肿瘤妇科:汤洁 2015-12-22至2015-12-22 专家停诊长期专家停诊信息放射诊断科:许玲辉 2015-07-29起长期停诊放射治疗科:钱浩 2015-01-26起专家门诊暂停放射治疗科:吴永如 2014-08-26起长期停诊妇科:黄妍 2014-08-01起长期停诊乳腺外科:狄根红 2015年8月10日起专家长期停诊,由沈镇宙替诊头颈外科:吴毅 2015-04-28起专家门诊停诊肿瘤内科:何桂芬 2015-11-04至2015-12-31专家停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