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大肠外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08年1月在腹部外科基础上正式成立大肠外科。大肠外科成立之初便秉承以规范外科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时综合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内镜、影像、病理诊断等多学科团队的临床资源,旨在为大肠癌病人提供规范、合理、科学、最佳的综合治疗。目前科室开放病床60张,每年开展大肠癌手术约1600余例,术后病人总体5年生存率高达75%,治疗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大肠外科是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大肠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蔡三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和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目前大肠癌诊治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模式,开设了大肠癌多学科联合门诊,制定并每年更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诊治指南,依托我院实力雄厚的放化疗、病理等优势学科力量,对每一例大肠癌患者均能依据分期、肿瘤生物学特性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外科治疗方面,强调无瘤、无血、无菌、微创的精准外科治疗,积极开展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手术、良性或早期恶性直肠肿瘤经肛门微创切除术等技术,同时开展和牵头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遗传性大肠癌、复发和转移大肠癌诊疗方面居于国际前沿水平,在肠造口康复治疗及社区肿瘤防治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生14名,其中正高2名,副高6名,中级3名,住院医师3名,科研副教授1名。科室主任蔡三军教授是我国著名大肠癌专家,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作中心(CSCO)常委、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CSCO科研基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胃肠肿瘤管理项目副组长,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美国临床肿瘤指南(NCCN)中国版专家委员会委员、NCCN大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执笔人,复旦-法国梅理埃联合实验室大肠癌项目负责人等多个学术职务。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成立4年来在科研和学术建设上成绩卓著,目前已获得985、863、211及卫生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对外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800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余篇,国内论文40余篇。编写专著2部,申请专利一项。

目前科室与国际著名大肠癌诊治中心包括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多次接待国内外同行来科学习交流,主办中美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论坛、中日韩大肠癌学术研讨会、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大肠癌高级研讨班,有力提升了我国大肠癌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上海市肿瘤医院近期停诊信息

近期专家停诊信息大肠外科:彭俊杰 2015-12-23至2015-12-23 专家停诊放射诊断科:刘权 2016-01-08至2016-01-08 专家停诊放射诊断科:刘权 2016-01-15至2016-01-15 专家停诊放射治疗科:俞晓立 2016-01-20至2016-01-20 专家停诊核医学科:胡四龙 2015-12-18至2015-12-18 专家停诊乳腺外科:余科达 2015-12-22至2015-12-22 专家停诊头颈外科:王玉龙 2015-12-21至2015-12-21 专家停诊中西医结合科:程琳 2015-12-24至2015-12-24 专家停诊中西医结合科:程琳 2015-12-29至2015-12-29 专家停诊中西医结合科:程琳 2015-12-31至2015-12-31 专家停诊肿瘤妇科:汤洁 2015-12-22至2015-12-22 专家停诊长期专家停诊信息放射诊断科:许玲辉 2015-07-29起长期停诊放射治疗科:钱浩 2015-01-26起专家门诊暂停放射治疗科:吴永如 2014-08-26起长期停诊妇科:黄妍 2014-08-01起长期停诊乳腺外科:狄根红 2015年8月10日起专家长期停诊,由沈镇宙替诊头颈外科:吴毅 2015-04-28起专家门诊停诊肿瘤内科:何桂芬 2015-11-04至2015-12-31专家停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