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东院区举办河北省首届“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活动

时间:2014-05-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19日下午,东院区消化内科在三楼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爱肠道,爱生活”的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活动。东院区院领导蔡文清、李震中出席开幕式。来自石家庄市周边地区100余名患者及家属参加了该项活动。

  活动开始,蔡文清院长和李震中副院长分别讲话。他们对此次活动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了消化系统疾病日常生活习惯干预的重要性。随后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东院区消化内科主任张晓岚教授全面介绍了炎症性肠病的病因、诊断、病程发展以及如何积极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等内容;郝晓教授讲解了水杨酸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尹凤荣副教授以及牛国超医师则分别讲述了激素及生物制剂在IBD中的治疗;霍晓霞副教授则针对IBD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与营养为患者进行了讲解。学术报告通俗易懂,赢得了会场人员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在门诊一楼大厅进行了IBD患者义诊活动,为百余名患者进行了病情诊断,并对部分前来参加活动的病人进行了赠药。

  世界炎症性肠病日(World IBD Day )是在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炎症性肠病群体的节日,去年在中国首次亮相,今年我省首次开展。此次在我院举办的活动对炎症性肠病的宣传教育提供了良好平台,为患者进行了答疑解惑,使更多的人认识了炎症性肠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中的自我生活管理水平。

医院动态

更多 >

消防安全培训进科室

按照消防“四个能力”工作建设要求和我院2014年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安排,7月22日,保卫处聘请“石家庄五进消防知识宣传培训中心”专家,走进腺体外科教室开展了“消防知识培训进科室”宣教活动。 宣教中,主讲教官章波通过近年来重大火灾案例,讲解了预防火灾的重要性、消防法、防火基本观念、火灾的种类、浓烟的危害、高楼防火、逃生方法、灭火器的类型和正确使用方法等。课上,大家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课后护士长还针对以前遇到的消防问题与教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培训,科内人员基本了解了消防知识,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掌握了消防自救方法。 今后,保卫处将对全院开展“消防知识培训进科室”活动,增强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熟练掌握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引导的处置程序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文:保卫处 李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哮喘过敏原怎么检测
马晓斌
回答: 哮喘过敏原检测主要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斑贴试验、食物激发试验等方法。哮喘可能与尘螨、花粉、动物皮屑、霉菌、食物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检测方式。 1、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微量过敏原提取液刺入皮肤表层,观察局部反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15-20分钟可读取结果,适用于尘螨、花粉等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筛查。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反应,检测前需停用抗组胺药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表现为风团直径超过阴性对照3毫米以上。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水平。该方法不受皮肤状况和药物影响,适合湿疹患者或正在服用抗过敏药物者。可检测数百种过敏原,包括食物和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单纯抗体升高不一定代表临床过敏。 3、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吸入过敏原观察气道反应,是诊断过敏性哮喘的金标准。该检测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需要监测肺功能变化。可能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等风险,需备好急救措施。适用于其他检测结果不明确或需要确诊职业性哮喘的情况。 4、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迟发型过敏反应,将过敏原贴于背部皮肤48小时后观察反应。适用于金属、橡胶等接触性过敏原检测,与哮喘相关的如某些职业性化学物质。检测期间需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贴片脱落。阳性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或水疱。 5、食物激发试验 食物激发试验通过逐步摄入可疑过敏食物观察反应,是诊断食物过敏最可靠方法。需在医院严密监护下进行,从微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适用于其他检测无法确诊的疑似食物相关性哮喘。试验前需准备好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出现严重反应立即终止。 哮喘患者日常应做好环境控制,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抑制霉菌生长。花粉季节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避免饲养宠物或与动物密切接触。饮食上记录可疑食物与症状的关系,不要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建立个体化过敏原回避方案,同时规范使用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控制水平,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