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脏外科完成河北省首例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

时间:2014-07-1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心脏外科由陈子英教授主刀、韩建民教授主麻完成了河北省首例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患者为一名二尖瓣脱垂致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女性,55岁。术中于患者右侧胸壁打三个小孔,行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在全胸腔镜下切除病变瓣膜,以人工机械二尖瓣替换原瓣膜,术后止血、关胸,缝合股动静脉切口。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经综合治疗,目前已痊愈出院。

  传统的二尖瓣置换术须行胸部正中切口,纵行劈开胸骨,经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使心脏停跳后,切开心脏,在直视下切除并替换病变瓣膜。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的二尖瓣置换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避免了纵劈胸骨及术后用数根钢丝固定胸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极大满足了患者对于美观的要求。

  本例手术是自我院心脏外科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以来,首次进行全胸腔镜下瓣膜置换术。该技术在全国属于先进水平,在省内尚属首例。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省二院心脏外科在胸腔镜手术领域的巨大进步,填补了该项技术在省内的空白,对今后全面开展全胸腔镜下瓣膜置换术及其他更复杂的手术具有重大意义。

  文:石凤梧 

医院动态

更多 >

消防安全培训进科室

按照消防“四个能力”工作建设要求和我院2014年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安排,7月22日,保卫处聘请“石家庄五进消防知识宣传培训中心”专家,走进腺体外科教室开展了“消防知识培训进科室”宣教活动。 宣教中,主讲教官章波通过近年来重大火灾案例,讲解了预防火灾的重要性、消防法、防火基本观念、火灾的种类、浓烟的危害、高楼防火、逃生方法、灭火器的类型和正确使用方法等。课上,大家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课后护士长还针对以前遇到的消防问题与教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培训,科内人员基本了解了消防知识,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掌握了消防自救方法。 今后,保卫处将对全院开展“消防知识培训进科室”活动,增强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熟练掌握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引导的处置程序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文:保卫处 李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是怎么造成的
邵自强
回答: 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因素引起。脑梗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能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阻塞血管腔。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短暂性肢体无力等先兆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心源性栓塞 房颤、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此类脑梗起病急骤,多伴有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行左心耳封堵术。 3、小动脉闭塞 长期吸烟或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狭窄闭塞。常见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 4、血液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妊娠或遗传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类患者易反复发生血栓,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栓塞。 5、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引发血管壁炎症性增厚。患者多伴有发热、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防脑梗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凝。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溶栓治疗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康复期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