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中医院

血液病患者中医饮食调护

时间:2014-08-04 13:03 作者:复禾健康

  在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中,血液病学具有各自的概念、范畴及研究方向。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于血液病范畴。

  一、医血液病学的范畴

  (一)血液的概念

  古代中医文献认为,"血"和"液"是两种东西。如《灵柩·决气篇》中说:"谷入气满,卓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用"血"表示血液。血液的疾病称为"血病"。血液的顺从赖于骨髓的坚固,即《素阳·生气通天论》所述:"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可见古代血液的概念指"血",与"营"、"卫"关系甚为密切。血存于骨,行于脉。血世把各种出血证候称之为"血证",清代唐容川专著《血证论》。直到民国年间,《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只列出一条"血",而没有"血液"这个名称。

  (二)血液病的病名

  血液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或肝脾、淋巴结肿大,属祖国医学"虚劳"、"虚损"、"血枯"、"急劳"等范畴。"血虚"包括缺铁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干细胞损伤,微环境改变,以及免疫机制改变,红髓脂肪化,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全部或部分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种,其中进一步划分为"黄病"(缺铁性贫血),"血枯"(急性失血性贫血),"虚损"(营养不良性贫血),"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纯红),将各种溶血和贫血归为"虚黄",将各种继发性贫血及白(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归为"诸虚不足";急慢性白血病归为"血癌",出凝血疾病归为"血证"(紫斑);其它骨髓增生性疾病(除MDS),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类白血症反应、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归为"血实"。

  (三)血液的生成

  祖国医学对血液生理的认识,了解到饮食是造血的原料。中医学早就认识到"人以水谷为本"(《素问》),水谷指的是饮食,"阴之所生,本在五味"(《素问》),"五谷之精微,和而为血"(《灵柩》),"血者水谷之精也"。这些记载明确的指出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是造血的原料。

  1.心生血:饮食经过消化过程后,其精微物质吸收入血为 "营",这是血的前身,再经过心的作用,"化赤为血"。饮食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后,其精微物质再通过"心"对造血器官的作用,变成血液。

  2.脾胃为造血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这里的气主要指水谷之气,汁指水谷中的精微物质。脾胃接受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再经过变化过程,造成血液。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血液的生成。脾胃为后天之本,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脾胃的重要性。

  3.肝藏血:肝在造血过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认为"肝者……以生气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肝藏血"(《素问》)说明肝与造血的关系,是由于能储藏食物中的精微物质作为造血的原料。

  4.肾为造血后天之本:中医学认为"脾肾为主气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藏精","血为精所化"(《素问》)。这些记载说明了肾-骨髓-血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见骨髓与 造血有直接的关系,骨髓藏于骨,又为肾所主,肾之功能强弱与否,可以影响骨髓生精造血。

  (四)血液病病因

  血液病的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细分为:外感六淫邪气,外感邪毒,饮食起居失调,内伤七情,本文主要介绍饮食起居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若生活失慎,饮食失调,则会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如纳食过多或挑食,皆可造成营养不良,则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血两虚,使脏腹功能不足而致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皆与营养有关。若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则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胃损伤则建运失常,影响气血的生化功能。若食之不慎,过食蚕豆的食品亦可引起蚕豆病。饮食不洁可引起胃肠道疾患和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病,日久可出现贫血。劳倦过度,可耗费气血,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肾虚与造血功能的关系最为密切,肾精枯竭,则无以化血,而血虚之症随起,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

  二、饮食调护

  (一)患者可结合气血阴阳亏虚不同选择食物:

  阴虚型(虚热)可补忌泻,给予滋阴饮食。如:萝卜、黑木耳、慈菇、百合、银耳、西瓜、冬瓜、绿豆、鸭、墨鱼、蚌肉、蛤肉、生梨、生藕、荸荠、西瓜子仁、莴笋、茭白、竹笋、茄子、紫菜、芹菜、枸杞、百合。忌辛辣刺激性之品。阳虚型(虚寒)可补饮食,如人参、黄芪、大枣、燕麦、山药、蚕豆、扁豆、青豆、莲子、花生、芝麻、葵花子、南瓜子、青菜、胡萝卜、猪肉、猪腰、鸽子、鸡蛋、鹌鹑、鲤鱼、鳗鱼、鲳鱼、乌贼鱼、鱿鱼、鲜贝、泥鳅、菜油、豆油、蜂蜜、枸杞子等。忌食寒冷伤阳、黏滞难化食物,脾胃阳虚,饮食宜温,可选食羊肉、狗肉等,忌生冷瓜果、油腻。气血两虚宜多食补血类食物,如大枣、龙眼肉、阿胶、花生、红小豆、猪肝、菠菜、红枣、瘦肉、鸡蛋、桂圆、黄豆等,还可常食猪、羊、牛骨髓等。热毒炽热证多食清淡饮食、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如苦瓜、冬瓜、丝瓜等。忌补可泻、忌甘温,如黄芪、人参。忌食助阳升热。肝、肾阳虚可选百合、绿豆、红枣、甲鱼、黑木耳、银耳、淡菜等滋阴食品,忌烟酒刺激,温燥动火伤阳的食物。胃阴虚五汁安中饮(滋养津液)

  梨汁、藕汁、牛乳--养胃生精津

  生姜汁--和胃降逆

  韭汁--活血新行瘀

  可酌加沙参、石斛、熟地,双补胃肾之阴,以增加疗效。

  (二)可根据患者临床常见症状选择不同食物:血液病患者宜食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以增强抗病能力。

  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多食血肉之物,宜食用金针菜、黑木耳煮汤,多饮藕叶、清凉饮料、水果等。忌食辛辣硬固食物,宜食用滋补品,如童子鸡、瘦肉、甲鱼、牛肉等,服用中药汤剂及饮食应注意温度要适宜,一般偏凉服用,虚汗出血者宜温服。

  2.疾病化疗期间患者,有胃肠道反应,可进清淡、易消化软食。

  3.食大蒜有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

  4.鼻腔、口腔出血者,宜食黑木耳、金针菜煮汤、多饮藕汁、清凉饮料、水果,忌食辛辣动火硬固食物,宜食用滋补品,如童子鸡、瘦肉、甲鱼、牛肉等。

  (三)食物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补气类食物梗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小麦、籼米、马铃薯、大枣、桂圆、胡萝卜、香菇、南瓜、豆腐、鸡肉、鹅肉、鹌鹑肉、牛肉、兔肉、狗肉、鳝鱼、青鱼、鲢鱼、冬虫草、糖、核桃、莲子、葡萄。补血类食物桑椹、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鸭肉、牛肝、羊肝、鳝鱼、黄花鱼、甲鱼、海参、平鱼、麻油、大枣、桂圆。滋阴类食物小米、小麦、银耳、黑木耳、大白菜、梨、葡萄、荔枝、松子、牛奶、鸡蛋黄、田鸡、鲍鱼、甲鱼、乌鱼、猪肉、鸭肉、豆油、花生油、菜子油、海参、蜂蜜、百合。止血类食物黄花菜、栗子、茄子、黑木耳、刺菜、乌梅、香蕉、莴苣、枇杷、藕节、槐花、猪肠。

  行气类食物香橼、橙子、柑皮、佛手、柑、金桔、枇杷、大麦、荞麦、高粱米、刀豆、豌豆、黄豆、菠菜、白萝卜、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鲤鱼、酒、桂花。健脾开胃类食物生姜、乌梅、鸡内金、麦芽、陈皮、花椒、茴香、葱、蒜、山楂。消炎类食物:大蒜、菠菜根、芦根、马齿苋、冬瓜子、油菜、慈菇等。

  (四)中医药粥疗效

  药粥疗法是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属于药膳疗法之一。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药粥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基础,具有调节脏腑功能,驱除病邪,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是防治疾病和病后调理的好方法。因此,药粥的作用甚大,范围很广。

  下面介绍几个补血类药粥方:

  龙眼肉粥:

  来源:《慈山参入》

  原料:龙眼肉15克,粳米60克。

  制作:龙眼肉与粳米,加入适量水,先以武火煮开,再移文火上煮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用量不宜过大。

  功效:补血、养心、安神、健脾。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贫血等。健康人食用能提高记忆力,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凡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或舌苔厚腻者忌用。并须热食、适量。若服用量过大会引起中满气壅。

  红枣羊骨糯米粥:

  来源:《本草纲目》

  制作:羊胫骨1~2根,红枣(去核)20~30枚,糯米适量。

  原料:将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敲碎,与红枣、糯米加水煮成稀粥,调味服食。

  用法:1日内分3次服完。

  功效:益气血,补脾胃,健骨固齿。适用于腰膝酸软、乏力、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糯米阿胶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2-3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日为1疗程。间断服用。

  功效:养血止血,滋阴补虚。适用于血虚,虚劳咳嗽、久咳、吐血、大便出血。

  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之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用。

  海参粥:

  来源:《老老恒言》

  原料:海参适量,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切片后煮烂,同粳米煮为稀粥。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食用,疗程不限。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

  注意事项:泄泻之人不宜食用。

  大枣粥: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大枣10枚,粳米100克,冰糖汁适量。

  制作:将粳米、大枣(去核)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开,后移文火上煎熬至熟烂成粥,再加入冰糖汁,搅拌均匀,盛碗内。

  用法:供早晚餐服食。

  功效:补气血,健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慢性肝炎,过敏性

医院动态

更多 >

廊坊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成立

7月19日,廊坊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成立大会在银都宾馆胜利召开,会议由市卫生局副局长刘芳亲自主持,河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林凤茹、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教授张金巧、市卫生局局长杨庆华、市医学会副会长王向红、秘书长张晓斌、副秘书长孙艳池、廊坊市中医医院院长王建国、副院长杨淑莲出席了会议,廊坊市区及各区县医院从事血液学专业的80余名医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市医学会秘书长张晓斌宣布了分会委员推选过程,并当场选举产生了以市中医院杨淑莲为主任委员的新一届委员会成员。接着市中医院王建国院长简要介绍了中医院血液工作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新当选主任委员的市中医院杨淑莲副院长就分会今后工作做了表态发言。林凤茹教授致辞,对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的成立表示了祝贺。最后,杨庆华局长讲话,指出了本次分会的成立的里程碑意义,并对分会今后工作以及本次分会牵头单位市中医院提出殷切希望。会后,举办了血液学新进展学习班,林凤茹教授、张金巧教授、杨淑莲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讲座。 血液学分会的成立为我全市广大血液工作者构筑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相互沟通、共同提高的桥梁和纽带,将会对提高我市血液学专业水平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显著提高我市血液专业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同时,借助这一平台,我市还可以加强与兄弟省市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随时了解和掌握血液学发展的新动向,使我市血液学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造福于患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宫口不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冷启刚
回答: 宫口不开可能由宫颈机能不全、宫缩乏力、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宫颈机能不全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或多次分娩损伤有关,宫缩乏力常见于产程中激素分泌不足或体力透支,胎位异常如臀位或横位会导致胎头无法有效压迫宫颈,头盆不称指胎儿头部与骨盆大小不匹配,精神紧张可能抑制催产素分泌。 1、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机能不全指宫颈过早软化或扩张,可能与胶原蛋白合成缺陷、既往宫颈手术或多次分娩损伤有关。典型表现为妊娠中期无痛性宫口扩张,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临床常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如使用不可吸收缝线行McDonald宫颈环扎术。妊娠期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或地屈孕酮片维持妊娠,产后需评估是否需永久性宫颈修复。 2、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因催产素受体敏感性降低或前列腺素分泌不足,继发性常由产程过长导致子宫肌疲劳。表现为宫缩间隔超过5分钟或持续时间不足30秒。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肌注加强宫缩,配合分娩球运动或乳头刺激促进内源性催产素分泌。 3、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如持续性枕后位或臀位时,胎儿先露部无法有效压迫宫颈神经丛,导致宫口扩张停滞。可通过超声和四步触诊法确诊,妊娠晚期可尝试外倒转术调整胎位。产程中若出现活跃期停滞,可能需使用手转胎头术或最终选择剖宫产。臀位分娩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抑制宫缩,为手术争取时间。 4、头盆不称 头盆不称指胎儿双顶径超过骨盆入口前后径,常见于巨大儿或骨盆狭窄产妇。临床表现为胎头下降受阻、产瘤形成明显但宫口扩张停滞。可通过骨盆外测量和超声评估,确诊后通常需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于边缘性头盆不称,可谨慎试产并监测胎心变化,必要时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预防脱水性酸中毒。 5、精神紧张 过度焦虑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催产素释放并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导致宫颈肌肉痉挛。表现为宫缩不协调伴宫颈水肿。可通过导乐陪伴、音乐疗法缓解紧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拉玛泽呼吸法训练有助于降低皮质醇水平,水中待产也能通过温热效应促进宫颈软化。 建议孕妇定期参加产前教育课程掌握分娩呼吸技巧,妊娠晚期适度散步有助于胎头入盆。出现规律宫缩后应及时补充易消化食物如香蕉、全麦面包维持体力,避免过度喊叫消耗能量。若初产妇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低于1厘米/小时或经产妇低于1.5厘米/小时,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评估产程进展。产后注意会阴清洁,使用高锰酸钾坐浴预防感染,哺乳时分泌的催产素有助于促进子宫复旧。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