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二院-附院

重度腹部挤压伤患者走出重症病房

时间:2014-04-3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那一瞬间我只觉得自己不能活了,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躺在急腹症病房里的张先生这样说。急腹症病房里这名看似普普通通的患者16日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即将绝望地迈过死亡线的时刻被拉回了人间。

  4月16日11时许,50岁的建筑工人张先生在工地作业时无意间被挖掘机运转的尾部挤压在了铁质的栅栏上。肇事司机发现事故后随即跳下车,看到倒地的张先生已经不省人事。术后张先生回忆道:“那时候觉得自己一下像散架了一样,根本喘不上气来,肚子和胸口那种疼根本无法形容,只觉得自己不能活了!”现场工友们听到肇事司机的呼救,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将张先生就近送到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医院急诊科医师在了解受伤原因后,初步判定张先生是系闭合性损伤:全身未见开放的伤口,但神智淡漠,心电监护示生命体征不稳,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经胸科会诊证实肺部挫裂伤,多根肋骨骨折,目前患者全腹弥漫性腹膜炎,急腹症外科主任罗福文认为患者应立即准备急诊剖腹探查,邀请胸外科、泌尿外科的医生台上会诊,一秒钟都不能耽搁。12时20分,成功放置了左侧胸腔闭式引流,为麻醉创造了呼吸条件,12时30分麻醉成功,手术正式开始。

  罗福文切口入腹,在打开腹膜的一瞬间,大量鲜红色的血液涌出了切口,腹腔内存在活动性出血;双侧膈肌各有一个约10cm裂口;胃、部分小肠结肠连同脾脏一同疝入左侧胸腔;整个右半肝严重破裂,星形的大裂口中间清晰可见一根较大的血管不住地涌血……“这是我见过最严重的外伤。”罗福文说。

  手术医师逐步攻克难题,首先修补了左侧膈肌破裂口,接着是胃肠道的修复,止血腹主动脉,切除脾脏,切除坏死肠段,建立引流、包扎,手术进展顺利。看似简单的步骤步步惊心,历时5小时30分,手术中的灯光才熄灭,患者随即被转入重症ICU病房。29日,张先生从重症ICU病房转出,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健康。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立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患者之家

8月22日下午,我院消化内一科举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之家成立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医患沟通,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科学诊治水平。患者之家医疗团队总负责人、消化内科主任姜春萌主持活动,并组织举行了第一次活动。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肝病的总称。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以上三者任意两种种或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的重叠综合症。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方案有多种,但患者往往因未得到正确诊治,走了不少弯路。   姜春萌在活动现场宣布患者之家成立,并讲述了活动的宗旨和意义。他从“免疫”讲起,系统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情况。他表示,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名词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但大多数人对“自身免疫”的认识存在误区。许多人把自身免疫误认为“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力过强”,错误的服用或应用某些药物和保健品,结果不但没有减轻症状,反而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疾病恶化。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姜春萌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并强调对不明原因肝损害的诊断,做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术的必要性以及肝脏穿刺病理活是检金标准。随后,姜春萌现场为患者答疑解惑,告诉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疗的药物并非越贵越好、越多越好,应提倡药物治疗“精”、“准”和随诊的重要性,为患者进行深入的心理疏导。病理科吕丽副主任也到场为患者提供病理相关问题解答。 按照计划,2014年患者之家将设专题讲座2次,讲座时间为每季度1次,同期开展现场答疑、医患互动等活动。每一期的科普讲座环节将由患者之家团队的医师主讲,他们将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自身免疫性肝病知识,使更多的患者正确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病。同时,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患者之家还将开通微信平台,患者申请加入后即可得到科学的健康知识和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之家将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记录电话地址,并邀请其加入微信平台,定期提醒其来院复查。使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更为规范,同时也促进医患交流。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