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中心医院

心肺复苏??赫太平

时间:2014-07-1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心肺复苏

  • 气管插管(经口)

  • 电除颤

  • 简易呼吸器的合理使用

  心肺复苏

  l 要点

  一 准备 仪表端庄、严肃

  衣帽整齐

  抢救物品准备齐全

  心肺复苏

  二 操作流程

  1.判别意识、判定颈动脉搏动情况、判别呼吸音

  2.呼救:摆正体位、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解开上衣、裤带

  3.胸外心在按压:

  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

  肋弓与胸骨下切迹上2横指

  4.按压方法:双手重叠、交叉,重力垂直按压

  成人 4-5cm

  少年 3-4cm

  小儿 2-3cm

  5.按压频率:100次/分

  心肺复苏

  l 操作流程

  通畅气道:

  取假牙、清污物

  压前额、抬下颌

  建立人工呼吸:

  口对口或简易呼吸器

  心肺复苏

  • 操作流程

  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呼吸

  30:2

  要求:

  做5次循环判断呼吸、颈动脉搏动

  瞳孔是否缩小

  心肺复苏

  • 心脏按压有效指标

  • 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

  • 2.收缩压 ≥60mmHg

  • 3. 肤色转红润

  • 4. 瞳孔缩小

  • 5. 自主呼吸恢复

  心肺复苏

  • 院内初级复苏

  1.提倡:

  立即用简易呼吸器进行

  无创(面罩呼吸)

  有创(气管插管)

  2.尽快尽早通知ICU科

  3.心前区接心电图实时监护心电活动,及时合理采取高级复苏

  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的体会

  病例介绍

  某男 40岁,右冠脉梗阻

  入院情况

  复苏过程:

  1.插管不诱导:牙关紧闭,插管时出现松动乃至要掉牙情况

  2.合理心脏按压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3.除颤7次,首次200J,余次300J

  4.高级复苏用药:脑保护

  5.心肺复苏同时溶栓(2支查药房)

  效果评价:患者完全康复,无任何后遗症

  心肺复苏

  • 分析

  1.此患者病因分析

  由此指导插管:

  第一,不能诱导,诱导后将导致心脏、血压难以恢复,以致失败

  第二,年轻,基础体质,即多脏器功能好

  第三,合理除颤,及时溶栓

  第四,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

  冰帽

  脱水等尽早合理应用

  保护心脏

  肾功能

  心肺复苏

  • 病例介绍

  某男,46岁,菩萨庙镇,甲状腺危象

  周永太,男,83岁,心衰后心脏骤停,复苏成功

  某男,82岁,宋黎文,

  由某,男,离休老干部

  心肺复苏

  • 某男,丹东市农行信贷科,多发肋骨骨折,频发室早,使用镇静剂加肌松剂

  救治成功,部分后遗症,生活自理

  某男,纸箱灯

  复苏成功,16日苏醒,出现全身震颤

  心肺复苏

  • 开胸心肺复苏

  我院共进行心脏修补9例,复苏成功6例,其中一例重度颅脑损伤,多发肋骨骨折并心包填塞,我与赵超处理过。

  (一)适应症:

  1.严重多发肋骨骨折、心包填塞,心脏破裂

  2.严重畸形、不适合胸外心脏按压者

  3.手术中出现的心跳骤停者

  心肺复苏

  • 开胸心肺复苏

  方法:

  一般仰卧左前肋第四肋间入胸

  然后于心脏无血管区纵行打开心包后行心脏按压

  方法前后手掌相对或挤压,一般100次/分,必要时心悸用药,副肾、阿托品、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同时心内除颤,剂量()焦耳,小的除颤电极。

  心肺复苏

  • 气管插管

  着装整齐 摆放得当 垫上牙垫

  物品齐备 沿着嘴角 拔出喉镜

  拿开垫枕 抬起喉镜 合理固定

  打开气道 看准声门 摆好头部

  面罩?氧 准确插入 开始通气

  管无漏气 充气合理

  喉镜明亮 听诊呼吸音

  心肺复苏

  • 气管插管(是否插管的判断)

  一切气道可能出现通气障碍,需中长期进行通气者,均需

  如何判断,既易又难

  难点:

  1.能否通过口厌管吸痰,即可解决呼吸困难及阻塞

  2.能否在 2周左右时间拔管,北大三院院长呼吸教授王辰(书)介绍一般最多留置 2周。

  心肺复苏

  • 气管插管体会

  1.插管是否诱导:需根据原发病判断

  镇静、肌松等

  2.声门口底肿物、畸形、喉头严重水肿(颈部挫压伤)

  有一名病人来时意识非常清醒,不久即陷入呼吸困难,此类需环甲膜穿刺,高流量?氧,紧急气管切开为佳(必要时床头实施之)

  心肺复苏

  • 电除颤

  体外

  心脏

  心肺复苏

  • 电除颤

  体外

  准备

  调节:非同步1.2.3

  放置位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第二 听诊区)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 (第一 即心尖)

  (如镜影心则反之)

  能量 200J -300J -300J

  某男,40岁,给予7次电除颤,抢救成功

  心肺复苏

  • 电除颤

  心脏

  术中出现:打开胸腔,心包

  摆放位置

  除颤能量

  继续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

  • 简易呼吸器使用

  心肺复苏

  呼吸抑制、无力、麻痹

  手术中全麻

  运转途中呼吸衰竭、无力

  替代呼吸机

  心肺复苏

  • 操作

  1.面罩法(无创通气)

  2.口咽导管法

  3.气管插管

  4.气管切开

  吸呼时间一般1:1-2

  次数:成人12-15次/分,少、儿童14-20次/分

  心肺复苏

  • 是否有效判断

  1.胸廓变化

  2.口唇及面部颜色

  3.导管及单向阀运动

  4.监护仪血氧饱和度变化

医院动态

更多 >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的血液和排泄物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 1 病理病因 病毒呈长短不一的线状体,直径70~90nm,长0.5~1400nm,内1含直径40nm的内螺旋壳体,大多呈分枝形。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约长19kb,能编码核蛋白及VP35、VP40、VP30、VP24、糖蛋白(GP)和RNA聚合酶等7个结构蛋白,其中GP基因对EBOV复制有独特的编码和转录功能。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芽生方式释放。然而该病毒复制的具体步骤尚不清楚。病毒外膜由脂蛋白组成,膜上有10nm长的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为病毒的糖蛋白。病毒可实验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细胞,在Vero-E6细胞中生长良好,且能出现致细胞病变作用。埃博拉病毒主要分为四个亚型:扎伊尔型(EBOV-Z),苏丹型(EBOV-S),科特迪瓦型(EBOV-C)及雷斯顿型(EBOV-R)。不同亚型的特性不同,其中扎伊尔型毒力最强,苏丹型次之,两者对人类和非人灵长类的致死率很高。雷斯顿型和科特迪瓦型对人的毒力较低,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但对非人灵长类具有致命性。 2 发病机制 EBOV是一种泛嗜性的病毒,可侵犯各系统器官,尤以肝、脾损害为重。本病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有关。患者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和IFN-α水平明显升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尤其是吞噬细胞是首先被病毒攻击的靶细胞,随后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被感染,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沉着。感染后2天病毒首先在肺中检出,4天后在肝、脾等组织中检出,6天后全身组织均可检出。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血栓形成和出血。全身器官广泛性坏死,尤以肝、脾、肾、淋巴组织为甚。 3症状体征 本病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疾病,主要影响肝、脾和肾。潜伏期3~18天,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非重症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出现非对称性关节痛,可呈游走性,以累及大关节为主,部分患者出现肌痛、乏力、化脓性腮腺炎、听力丧失或耳鸣、眼结膜炎、单眼失明、葡萄膜炎等迟发损害。另外,还可因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肺炎等。 EHF暴发流行中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血清存在EBOV IgG,无症状感染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大,其病毒水平低,感染后在短期内被机体有效的免疫应答清除,炎症反应可于2~3天内迅速消失,从而避免了发热和组织脏器的损伤。 4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可见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肝功能异常,血清淀粉酶常升高,可出现蛋白尿。一些病例曾证实存在DIC。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和免疫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最早可于病程10天左右出现,IgM抗体可持续存在3个月,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可持续存在很长时间,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另外也有用双抗夹心法检测病毒抗原和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但这些检查必须在P4级实验室中进行,以防止感染扩散。 其他辅助检查: 电镜下可找到病毒,但阳性率较低。 5疾病诊断 须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相鉴别。 6并发症及预后 并发有心肌炎、肺炎。本病病死率很高,可达50%~90%。 7 用药治疗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8预防护理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是否能诱导感染的个体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尚存在争议。预防主要是隔离患者,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埃博拉病毒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可能会出现新的、毒力更强的变种,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引起全球大流行,故尽早确定病毒的自然宿主,建立快速诊断方法及研制疫苗均对预防和控制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获得高滴度抗病毒免疫血清,已从对埃博拉病毒不敏感的绵羊、山羊等动物中获得,对动物有保护作用。 9饮食保健 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易于吞咽和消化,可选用含粗纤维少的食物,如稀烂面条、粥、菜泥、肉泥、蒸鸡蛋糕、牛奶等。忌油煎、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或刺激性调味品,应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