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抗击雾霾,增强身体免疫力

时间:2014-04-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雾霾突袭申城,城市蒙上一层茫茫的阴影,人们的心理上也留下一层淡淡的阴影。雾霾成分来源复杂,既有来源于海洋的海盐粒子,也有陆地的沙尘,还有人为的燃煤飞灰、燃油飞灰、机动车尾,气尘、生物质燃烧飞灰和工业粉尘,各路污染源彼此混杂,导致空气能见度降低,灰霾天频率上升。污染物在城市间的扩散,最终使大气污染由传统、单一的煤烟型污染向多种污染物共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复合型大气污染转变。在浓雾的掩护下,以PM2.5细颗粒物为主要代表的“不速之客”不仅对气候有重大的影响,对人体更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造成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较为广泛的损害,可谓是看不见的健康杀手,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不与PM2.5“亲密接触”

  对付PM2.5,戴口罩可能是简单而易行的选择。普通的纱布口罩可以把大的颗粒阻挡住,但是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阻挡不住,更不用说PM2.5的颗粒物。医用外科口罩对细小的颗粒物阻挡效果也很有限。医用N95口罩可以阻挡说99%的颗粒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阻挡悬浮颗粒效率越高,造成的呼吸阻力就越大,呼吸越费劲,时间戴容易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因此老年人和有心血管、气管疾病的人不宜长时间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晕。所以除非万不得已,在重度污染的天气, 最好减少外出。此外,在外出回到室内之后,应该及时洗手,洗鼻以及裸露的皮肤。通过洗涤鼻腔,可以清除很多粘附在鼻子毛上的病毒细菌毒素颗粒和引起过敏的尘埃物质等,对减少有毒的物质入肺会有一定作用。

  室内也有PM2.5。烧菜特别是油煎油炸产生的油烟和吸烟也会增加家里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室内要每天在适当时间里通通风,最好在上午 10 点左右和下午 3 点左右开窗通风 20 分钟左右。

  将毒素“驱逐出境”

  PM2.5仅有头发直径的1/20大小,通过呼吸可以长驱直入到达肺脏,然后随血液“漫游”至全身各个器官。国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PM2.5含量升高与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关系密切,PM2.5携带的毒素可以促进诸如呼吸系统或心脏等疾病的恶化, 进而加速病人死亡。对于正常人而言,PM2.5低浓度对人体的早期危害常常并不完全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多数是表现在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血液及循环系统的改变, 诱发和促进了人体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产生。PM2.5携带的毒素可以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 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进一步产生各种有毒有害废物。

  天气转好,应到郊区或森林呼吸新鲜空气, 做一次肺部“清扫”工作。此外,要养成天天排便的习惯, 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清除身体毒素,便秘会使粪便在大肠中停留过久而产生毒素。 多喝水, 使体内毒素从尿中排出。多吃排毒食品, 如鱼腥草、花菜、银耳、洋葱、丝瓜、菠菜、大蒜、海带、绿豆等。

  提高免疫力,构筑“健康防线”

  大气污染在较低浓度下就可损伤呼吸道粘膜, 降低局部防御功能,更不用说是重度污染的天气了。从鼻腔到支气管,人体有鼻毛、气管内纤毛组织,以及肺部的防御机制“三道防线”对各种颗粒物进行“拦截”。直径较大的颗粒可以被鼻毛阻挡或进入气管支气管可以刺激分泌液大量增加形成痰液排出体外,但是对PM2.5细小颗粒物束手无策。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有害金属、有机物等“搭乘”PM2.5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永远停留在肺泡里,使呼吸道粘膜纤毛的清除能力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 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甚至增加癌变可能性。大气污染可以引起超敏反应, 是过敏性疾病产生的诱因之一。近年来诸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等外感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这种升高趋势与大气污染有一定的联系。

  同样是生活在“雾霾”之下,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与每个人自身的体质有关, 在机体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容易发病。由于雾霾致病不仅有“急性影响”直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生,还有“慢性影响”,表现为长期接触污染,有毒物质在体内不断积累逐渐发病,如致癌和智力障碍等,所以即便是未发病或未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健康人,除了减少与雾霾亲密接触外,也要注意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补充营养和做好养生保健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PM2.5在体内“兴风作浪”。

  中医认为:“养生当需食补,治病才用药疗”。由于PM2.5等污染首先影响肺脏,增强肺的抗病能力和清洁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如平素肺气虚弱,身体乏力可用生晒参、核桃仁、生姜、红枣,煎汤饮用; 肉类可选瘦羊肉加生姜、当归煲汤; 经常干咳、咽喉干燥的人可用百合、糯米、花生米煮粥; 或以银耳配鲜梨炖汤服用; 也可用百合、花生米配猪肺煮食。适量经常食用如鲜藕、白萝卜、山药、胡萝卜、大白菜、梨、蜂蜜、银耳会起到补肺和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效果。有气管疾病的人,可以将西洋参、川贝、淮山药等分别研磨成粉末,早晚服用一匙,具有增强气管粘膜功能、预防气管炎症疾病的效果。

  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在空气污染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哮喘、鼻炎的发作。其根本原因在于肺、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人体正气亏虚、抵抗力下降、痰浊内生,在各种污染物作用下导致过敏反应发生。过敏性鼻炎可以选择桂枝加生姜茶,取桂枝30克和生姜6片泡茶饮用。还可以用抗过敏茶,枸杞子10克、黄芪20克、大枣15克、当归10克、百合10克钱、杏仁10克煎水代茶饮。平素除注意调养脾、肺、肾三脏之外,平时要多运动,运动可使血中的白细胞介素增多,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通过放松身心,配合药膳饮食及适当自我按摩足三里来增强免疫力,可以避免空气污染条件下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黄帝内经》中说,"起居有常"。也就是说生活作息应有一定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古代养生家有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眠时人体内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可促使白细胞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保质保量睡好觉,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睡眠是一剂良药,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可使免疫力“更上一层楼”。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

  9月4日上午,医院召开2014年下半年行风监督员会议,院党委副书记卢一飞详细介绍了上半年医疗业务、科研教学、社会公益等工作。今年我院适逢建院110周年,自成功晋级三级综合性医院以来,医院医疗工作稳步发展,医疗体量持续增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增加医院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医院新建外科病房大楼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目前已正式启动实施。 行风监督员们踊跃发言,充分肯定了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方便群众就医方面,对医院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流程,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等工作一致给予好评。同时感谢医院多年来坚持送医进社区,并希望医院能继续加强江川社区“十五分钟服务圈”建设,支持居民健康教育、医疗咨询服务等工作。座谈会上行风监督员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履行行风监督的职责,关注医院发展,为医院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卢一飞副书记代表医院衷心感谢各位行风监督员一如既往地支持,医院将认真梳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