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第四医院

大庆市第四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3-06-0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各科室:

  根据《大庆市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庆卫发[2010]76号文件)精神,为不断加强和提高我院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我院卫生应急工作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卫生部门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规范》、《黑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结合近年来我院处置突发事件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提高我院各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根据不同的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相应专家医护骨干组成应急救援队,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㈡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医疗救援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管理网络。

  2、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加强医院医疗救援的管理,采用先进应急处置技术,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救援的能力和水平,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医院医疗救援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使我院医疗救援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3、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统一领导和指挥,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意外性、突发性,做到医疗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做常规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通力合作,及时、有效的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等医疗救援工作。

  4、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和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好医疗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合理规划应急投入、队伍建设、物资供应等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发挥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做到平战结合、常规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处理的专家队伍培训工作制定,做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演练、演习。

  二、医疗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马静

  副组长:富兴家霍宏俊高福臣

  成员:机关各行政管理科室长,临床、辅助检验、药剂、总务科正、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三、医院医疗救援程序及操作流程

  ㈠事件分级和响应

  我院应严格遵照《黑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有关医疗救援的分级和响应原则。

  ㈡急诊抢救

  我院接收到医疗救援指令后,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启动医疗救援预案,依据伤情、病情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分类,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指导医疗救援小组开展医疗救援,协调落实医疗器械、药品、用血等物资供应和储备。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我院应急队伍应本着“先脱险后施救、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分类,分别用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做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切实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㈢伤病员转送

  伤病员数量超出急诊科容纳量,伤病员生命体征平稳或急需专科手术,可陆续将伤病员转送至有关专科、ICU、手术室或其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同时需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病人,应就地先予以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诊记录,由我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统一协调。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情况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我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㈣操作流程

  1、急性传染病患者的救治

  我院在接收突发公共事件中有关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后,立即启动传染病的救治方案,做好传染病的救治和隔离工作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护与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

  ⑴设立独立的医疗单元接收传染病患者,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相应的防护和隔离措施。

  ⑵组织专家小组,对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和救治方案,组织和指导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⑶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及时将传染病患者转运至定点医疗单位。

  2、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

  我院在接收突发公共事件所致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预案,成立中毒事件的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性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

  ⑴组织专家小组,对急性群体中毒的毒物性质及毒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救治方案和防护措施,组织和指导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对不明原因中毒事件要立即通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⑵协调落实医疗器械、解毒药品等物资供应和储备,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中毒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⑶当超出本院救治能力时,应报告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并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3、急性群体外伤患者的救治

  我院在接收突发公共事件所致急性群体外伤的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外伤的救治预案,成立群体外伤的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外伤医疗救治。

  ⑴组织应急医疗小组,对急性群体外伤伤员进行评估分类,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组织和指导各专业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

  ⑵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药品和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储备,及时调配手术间、麻醉师和专业外科医师对急需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处理。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外伤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⑶当超出我院应急处理能力时,报告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⑷流程:我院的主要任务是收治重度和重度以上伤病人员,进一步做出明确的诊断,进行确定性诊断和治疗。

  ⑸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我院得到有效的救治,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我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我院医疗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医疗救援的保障

  ㈠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我院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我院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其它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

  ㈡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小组

  我院组建综合性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的专业应急医疗救援队伍,保证医疗救援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救援队伍包括:

  第一队(抢救队):

  队长:富兴家

  副队长:高凤菊唐希存

  队员:刘秀英王吉发李玉洁韩会民孔伟

  初从利朱彦君孙宁王淑华陈英超

  胡佳琳张喜国樊忠喜颜庆文徐荣慧

  宫景峰马国良秦海秋王文杰

  第二队(抢救队):

  队长:霍宏俊

  副队长:曹国绩贾连凤

  队员:李效华王增发姜维广杨山林夏淑艳

  王桂玲李群义柳济成邸欣仲玉民

  刘迈王凤杰于天龙刘红赵伟

  丁兆玉高连峰周建富赵立新

  第三队(物资保障队):

  队长:高福臣

  队员:杜永胜李玉臣薛伟蒙强李志刚

  曲为民张树波王一敏商彦徐建章

  许寿春张继明丛林

  ㈢物资储备

  根据医疗救援的实际需要提出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由我院职能部门进行采购和储备:

  ——担架、平台车、救护车。

  ——各类消毒、杀菌剂。

  ——隔离衣、帽、鞋、裤、眼罩、口罩、手套。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各类穿刺包、气管插管。

  ——洗胃机、清创缝合器械。

  ——各类抗病毒药、止血剂、营养支持药、抗生素、各类血液制品、各类抢救药品、各类麻醉药品。

  ——主要毒物检测试剂。

  ——医疗垃圾处理系统。

  以上应急物资储备使用要及时补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嘴唇里面白色的皮是怎么回事
聂小娟
回答: 宝宝嘴唇里面白色的皮可能是鹅口疮、口腔黏膜脱皮或奶渍残留引起的,通常表现为局部白色斑块、轻微红肿或进食不适。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喂养方式或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等方式改善。 1、鹅口疮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免疫力较低的婴幼儿。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凝乳状斑块,强行擦拭后可能出血。家长需注意奶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或开具克霉唑口腔贴片。哺乳期母亲乳房清洁也需同步加强。 2、口腔黏膜脱皮 机械摩擦或干燥环境导致黏膜表层剥脱,常见于频繁吮吸手指或奶嘴的宝宝。表现为片状半透明脱皮,周围无红肿。家长可改用软质硅胶奶嘴,哺乳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维生素B2缺乏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需通过辅食补充蛋黄、瘦肉等食物。 3、奶渍残留 配方奶或母乳中的蛋白质在口腔滞留形成白色膜状物,多分布于舌苔及颊黏膜。用无菌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即可清除。建议每次喂奶后清洁口腔,避免使用粗糙材质的清洁工具刺激黏膜。 4、口腔白斑病 一种慢性非感染性黏膜病变,可能与遗传或局部刺激有关。白斑质地较硬且不易擦除,需口腔科医生通过活检确诊。治疗需消除刺激因素,严重时可能采用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家长发现异常增厚的白斑应及时就医。 5、维生素缺乏 长期偏食可能导致B族维生素或铁元素缺乏,引起口角炎或舌乳头萎缩。表现为嘴唇内侧对称性白屑伴裂纹。可通过强化米粉、肝泥等辅食补充营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儿多维颗粒或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 日常需注意喂养器具高温消毒,避免过硬食物划伤口腔。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宝宝口腔,出现持续不消退的白斑、拒食或发热时需及时就诊。6个月以上宝宝可适当喂食新鲜果蔬泥补充维生素,但应避免酸性食物刺激黏膜。定期检查宝宝指甲长度以防抓伤口腔。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