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总医院

如花生命在吉化总医院重新绽放

时间:2014-02-1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她醒了,她醒了!”12月23日早上,吉化总医院血液中毒科抢救室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喜极而泣。一个昏迷了三天三夜的22岁轻生少女,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终于醒过来了。

  13日16时许,吉化总医院一院总值班接到都市110打来电话,称一位龙潭区金珠乡安达村三社村民,在家服下大量抗癫痫药物,请医院做好接诊准备。20分钟后,早已准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的急诊室人员,在楼外接到已神志不清的轻生女孩儿,医护人员迅速用平车将女孩儿推到抢救室,吸氧、开通静脉通路、做心电图……一系列抢救措施迅速展开。据家属介绍,这个女孩儿自4岁起就患有癫痫病,经常抽搐。此次因与家长闹矛盾,趁父母中午去参加婚礼之际,在家口服300片抗癫痫药物欲自杀。到医院已是服药后近5个小时。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血液中毒科值班医生李亮迅速将其转往疗区治疗。转运途中,患者突然心跳、呼吸骤停,李亮医生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十几名家属配合医生的脚步,一边抢救一边将患者推至疗区抢救室后,值班护士张巍、郎丽丽根据医嘱迅速给予尼可刹米、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抢救药物静推。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在一刻不停的有序进行着。女孩儿的父母已泣不成声,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医护人员。在场的所有人都为女孩儿捏着一把汗。

  20分钟后,满头大汗的医生告诉患者家属,患者的心跳有了,呼吸有了,生命体征恢复了。家属的脸上露出喜色,女孩儿的大爷也激动地流下眼泪。医护人员清楚,患者并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病情随时都有反复的可能。经过不间断地抢救6个小时,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据值班医生李亮介绍,“一般像这样服用大量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很少有第二天就苏醒的。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了,也要密切观察病情,谨防病情反复。”

  女孩儿的父亲说:“抢救的太及时了!从家到医院,再到疗区的一路上,都是畅通无阻。刚一到医院就看见医生护士都已经在门外等我们了,真是非常感动。”

  据医生王爽介绍:“我们见过服用100片抗癫痫药物的患者,抢救后患者第三天苏醒了,但吃300片的还没见过。截至14日上午,患者心率84次/分,血压96/60mmHg,生命体征平稳,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我们会尽全力抢救。”

  抢救花季少女的工作不间断的地进行着。每一次的病情变化都牵动着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心。16日早上,女孩儿忽然睁开了眼睛,开始认识亲人了。

  这是一例用真情守护生命的成功范例。吉化总医院血液中毒科用三天三夜守护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张丽敏 

医院动态

更多 >

吉化总医院召开十一届一次员工代表大会

1月25日上午,吉化总医院在二院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十一届一次员工代表大会暨201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院领导、职能科长、科主任、护士长及部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党委书记李春明同志主持。上午9时,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总医院院长郑权同志作了题为《高起点科学谋划,高标准务实兴院,推进医院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对总医院2013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地总结和回顾,同时细致分析了医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并部署了2014年的重点工作。2014年,总医院面临着医保并轨加速、吉化医保费用比例不足与患者需求过高等生存和经营上的严重压力,并将通过五项措施来解决这些无法规避的难题。一是突出管理效能,破解管理难题,建设数字化医院。二是突出专科特色,形成发展合力,锻造精英人才梯队。三是突出质量效益,推进制度落实,开创医疗工作新局面。四是突出基础建设,推行成本管控,创建平安和谐医院。五是突出党建优势,发挥核心作用,强化政治保障能力。会上,全体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总医院十一届一次员工代表大会关于行政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总医院员工代表大会完成全部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随后,总医院召开了201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总医院副院长张凤林同志宣读了《关于表彰2013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总医院工会副主席金焱同志主持颁奖仪式,并宣读了颁奖词;院领导向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优秀医生代表于连有、优秀护士代表张凤玲、优秀员工服务志愿者代表杜鹃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大会号召全院干部员工要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爱岗敬业,团结实干,开拓进取,拼搏创新,为全面完成2014年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最后,总医院院长郑权同志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全院干部员工致新春贺词,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一线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并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祝福。全体机关职能科长走上舞台,同全体与会人员合唱《走向复兴》,会议在庄严、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任桂荣)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胸口中间有灼热感是怎么回事
龚新宇
回答: 胸口中间有灼热感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心绞痛、食管炎、胸膜炎、焦虑症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 1、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是常见原因,常伴随反酸、嗳气。发病与高脂饮食、腹压增高等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避免饱餐后平卧,睡前3小时禁食。 2、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多伴压榨性疼痛。与动脉硬化、情绪激动相关。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发作时保持静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 3、食管炎 食管黏膜损伤后产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长期饮酒或感染人群。表现为吞咽疼痛伴灼热感。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康复新液治疗。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采用少食多餐原则。 4、胸膜炎 胸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灼痛,呼吸时加重。多由肺炎、结核等继发。需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利福平胶囊抗感染,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保持半卧位减轻呼吸牵拉,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5、焦虑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非器质性胸痛,常伴心悸、出汗。与长期压力有关。建议心理疏导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劳拉西泮片治疗。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保证7-8小时睡眠。 出现持续性胸痛需立即就医排查心脏问题。日常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BMI18.5-24范围,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可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诱因,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和胃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增加冠脉CT筛查。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