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人民医院

县医院普外科获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病房”

时间:2012-05-1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日,从市卫生局召开的纪念“5.12”国际护士节100周年暨全市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晚会上传来喜讯,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被评为2011年“全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病房”。

  普外科是2010年3月该院启动的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之一,自活动开展以来,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普外科全体护士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全面落实护理职责,本着“耐心护理病人、精心照顾病人、细心呵护病人、全心对待病人”的护理理念,全体护理人员用她们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换取了病人的舒心、顺心、安心、放心,赢得了病人的赞誉。

  此次,普外科获得的这项荣誉既是对该院全体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也是对“5.12”国际护士节的最好献礼,这不仅是普外科的荣誉,更是县人民医院的光荣。医院党委号召全院各部门向普外科学习,积极响应卫生部、卫生厅、市县卫生局创优精神和相关要求,把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推开。

医院动态

更多 >

县医院成功抢救一例肺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日前,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天宝医院电话,一位39岁的女性患者“心律143、呼吸30、血压140?100MMHG、重度喘息,进1350毫升液体,暂无尿,全身出汗……”,病情危急,要求转到县人民医院行急诊救治。医护人员紧张准备随着呼啸的“120”急驶转到人民医院急诊,内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明安云第一时间赶到急诊抢救室查看病人,与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同时联系ICU病房值班的副主任杜博及护士。依托于平日里心内科和ICU,专家、住院医生及护士紧密高效的合作。内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明安云,ICU副主任杜博,根据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明安云主任立即判断出是患者三支冠状动脉中最为重要的左前降支有点堵塞了,加之感冒(病史:老慢支并发),如果不能迅速有效的打开血管恢复血流“溶栓”,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要么随时发生猝死丢掉性命、要么侥幸存活后面临顽固的心衰而至残,明主任杜副主任在已经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进行中仍不时焦急的催促大家要抓紧每一秒钟的宝贵时间。与死神争分夺秒体型非常肥胖的患者被送到了ICU抢救室,抢救室的医生、护士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不良的征兆,详细的记录下抢救的每一个过程。紧张的抢救持续了足足两个小时终于结束了,明主任、杜副主任长舒了口气。大家非常兴奋:又一个患者的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患者家属千恩万谢,紧张的表情变成了由衷的微笑,而患者本人从摇背床上自行坐起来的时候居然对整个抢救过程中的紧张浑然不觉。清醒后患者身体迅速康复,胸痛缓解,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结果均提示手术效果极其良好,绝大部分的心肌被挽救了,脸色也慢慢红润,尿液也正常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